说反讽——对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范畴的考察
本文选题:反讽 + 悖论 ; 参考:《人文杂志》2007年03期
【摘要】:反讽是西方美学史上的重要美学范畴之一。新批评将反讽视为语言中的对比与矛盾,因此语义悖论及字面意义与语境意义的差异是其关注的核心。新批评之后,人们更多地从符号学与叙事学角度看待反讽,注意到反讽与语言多重编码、叙事分层的关系。本文认为,从叙述的表层看,反讽是隐含的作者对表层意义的取消而形成的不可靠的叙述。而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反讽实际上与主体的某种优越感、对真相的洞察联系在一起,而在叙述过程中自我又采取隐身的方式保持某种超然,使表层意义导向不能作为解释依据。因此,反讽需要双重或多重释义。
[Abstract]:Iron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aesthetics. The new criticism regards irony as the contrast and contradiction in language, so the semantic paradox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teral meaning and contextual meaning are the core of its concern. After the new criticism, people look at irony m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and narratolog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ony and language multiple coding and narrative stratifica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irony is an unreliable narrative formed by the author's cancellation of surface meaning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narrative. On a deeper level, irony is actu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nse of superiority of the subject and insight into the truth, while in the process of narration, the ego maintains a certain degree of detachment in the form of stealth, so that the surface meaning orientation cannot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interpretation. Therefore, irony needs double or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流沙河;两类反讽[J];当代文坛;1983年02期
2 周荷初;倒错而理智的表现形式——试谈文学创作中的“反讽”妙用[J];文艺评论;1988年05期
3 魏家骏;反讽:陆文夫小说艺术一解[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4 卢兆泉;《红楼梦》反讽艺术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5 陈平原;都市灵魂的悸动——舍弃“戏剧性”而来的反讽与自嘲[J];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06期
6 舒文治;图式·客体·反讽——《谋杀》的三面缺陷[J];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03期
7 柏林;;模仿·隐秀·反讽——对当今小说三种叙述方法的实证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0年02期
8 金健人;反讽[J];理论与创作;1992年05期
9 蒋道超;《押沙龙,押沙龙!》结构中的反讽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10 耿传明;颠覆常识的艺术——余华小说中的反讽描写及距离控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贺春英;李冬梅;;反讽小议[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陈振华;;刘震云小说的反讽叙事[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王福湘;;复调小说——王小波的一种解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崔玲;;悬疑、怪诞、恐怖效果的产生——论反讽在《鄂榭府崩溃记》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玲;;铁凝小说言语修辞[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陈亚军;;论罗蒂的反讽自由主义理论[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亦晨;恭维的造诣[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於可训;对荒诞岁月的反讽与解构[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江湖;知识分子命运:当前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N];文艺报;2000年
4 咆哮;网络文学的七种武器[N];北京日报;2001年
5 晓玉;让当代人做一次深呼吸[N];中国艺术报;2001年
6 余岱宗;“错位逻辑”幽默的实践[N];光明日报;2002年
7 伍立杨;求自由的悲情哲学[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徐安琪 厦门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文振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银河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风笑天;多元取向:当代中国人的婚姻与家庭[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绍俊;月亮怎么从云朵里穿行[N];文艺报;2002年
10 周月亮;传唤良知 悲剧喜唱[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科安;知识者的探求与言说[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小均;纳博科夫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关峰;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腊生;后现代主义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D];苏州大学;2006年
7 韩晓;中国古代小说空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道根;论英语言语反讽[D];安徽大学;2001年
2 杨高平;板块与反讽[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欣华;悖论(paradox)和反讽(irony)[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晓琴;论《弃儿汤姆·琼斯史》中的反讽[D];中南大学;2002年
5 高玉娟;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表现主义手法[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闫玉刚;当代语境下的文学反讽[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轶;中国艳俗艺术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妍;边缘处的游走[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祝燕敏;论简·奥斯丁的反讽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罗维;诗意的悲悯:萧红小说的叙事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34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3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