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美学中的审美经验理论
本文选题:审美经验 + 审美态度 ; 参考:《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摘要】:本文从 2 0世纪中国美学关于审美经验问题的三个历史时期对自律性的审美经验理论、非自律性的审美经验理论和以自律性为主导的审美经验理论的逻辑演变 ,及其在 2 0世纪中国美学现代性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审美经验作为美学中的重要问题 ,当代美学应拓展已有的理论边界对其做更深入的探讨
[Abstract]:From the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of Chinese aesthetics about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the 20th century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self - discipline ' s aesthetic experience , the theory of non - self - discipline ' s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he logic evolution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theory based on self - discipline and its role in the modernity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
【作者单位】: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翟苏民;对中学美育现状的一得之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杨丽萍;东西方文化比较:论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5 李建盛;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王渭清;人格面具膨胀的启示——《白鹿原》人物形象的符号象征意蕴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陈景春;试论审美体验的传播[J];编辑之友;2005年01期
8 李先雄,周建社,谭成清;大众健美操的社会文化价值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高增霞;梁金辉;;关于体育运动中诸多美学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颜芳;颜色的心理效应[J];商业研究;199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美卿;;论《诗经》的忧患意识[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李金坤;;《诗经》忧患意识原论[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4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费邓洪;费茸;;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的数学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王其亨;庄岳;吴葱;;处处书堂选字名 无非道古淑今情——清代皇家园林景名用典的审美意义[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7 田林;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欣;在此岸与彼岸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程远;王蒙审美理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叶楚定;中学文学教学审美空白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敏;白薇和杨骚:话剧的性别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彩芸;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徐桂贞;论高校大众健美操的体育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欧阳波;基于设计知识和用户知识的人性化的ICAID系统[D];湖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学智;“似花还似非花”[J];文艺研究;1980年06期
2 洪毅然;;关于美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问题[J];学术月刊;1980年06期
3 亚历山大·萨逊斯克;王卓如;;电影美学,或影院途中的趣闻[J];电影艺术;1980年01期
4 克莱夫·贝耳;陈超南;;为艺术而艺术[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8期
5 余秋雨;;《艺术概论》姴教学一得[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3期
6 潘知水;;谁是美之裁判——客观美论述评[J];哲学动态;1981年05期
7 吴野;;自然美不是自然现象——与温靖邦同志商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王政;略论唐宋时期戏剧审美理论的萌生[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9 杨宗兰;情感与对象——初评鲍山葵的美学思想[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2年04期
10 潘知水;;美学对象问题研究[J];哲学动态;198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高帆;iJ村;;我国军事新闻摄影的成就和特色[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5 余飘;;试论周恩来同志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论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6 邵同;;毛泽东早期美育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7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学术问题[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8 樊玉媛;;纪实电视片的艺术魅力——拍摄《老李先生》一片的审美经验[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9 张振华;;山岳文化的美学内涵和审美体验[A];山岳与象征——2001山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范玉刚;;自然美内涵阐释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价值[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建昌;90年代文学理论的发展[N];文艺报;2000年
2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3 钟旅;旅游者要提高自身素质[N];河南日报;2001年
4 刘树元;透视媒体遮蔽下的影视状态[N];辽宁日报;2001年
5 刘绪源;纯文学与“娜拉”[N];文汇报;2001年
6 邢贲思;对“解释学”的解释[N];学习时报;2001年
7 张苏卉;我看“油画民族化”[N];安徽日报;2002年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10 颜翔林;美学与艺术的深度探究[N];辽宁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2 余慧元;一种“纯粹”的经验如何可能?—胡塞尔现象学经验问题的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刘东玲;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创作转型[D];复旦大学;2004年
4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6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庆杰;宋明理学美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9 南志刚;叙述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杰;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D];苏州大学;2002年
2 邓涛;译者的阅读行为[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林娟;在中国文学传统与外国文学资源之间——谈林纾的翻译和创作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海;接受美学的观念及其对音乐理解问题的启示[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5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6 徐丛青;广告叙事[D];厦门大学;2002年
7 徐晶晶;时代文化与审美:70年代出生作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宋传东;意向性与杜夫海纳美学[D];苏州大学;2003年
10 马粉英;世纪末的感受、世纪末的景象—试谈《李尔王》的艺术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39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3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