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朱光潜先生的“美是主客观统一”说——兼论黄应全先生的相关评价
本文选题:朱光潜美学思想 + 主客观统一 ; 参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朱光潜后期在自我检讨和批判,以及别人争鸣、批评的环境中,明确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命题,有前后期之间的一贯之处,也有新的发展,其中更强调了审美活动的生成。审美活动不同于认识活动,但美学作为一门科学,依然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在美学上划分物我、主客,本身并没有错。尽管朱光潜向流俗妥协,用"形象"取代过去的"意象",但他还是超越了认识论、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强调客观物象与物质实体的区别,并且一如既往地重视审美活动中的创造性。黄应全因为朱光潜强调美的主客观因素需在人心中统一,就否定美的客观因素是错误的,就如同因婴儿在母胎里孕育就否定其中包含父亲的遗传基因一样。我们今天应当接着朱光潜的"美是主客观统一"说讲,进一步深入地阐释美作为物我交融的意象的创构。
[Abstract]:In the environment of self-review and criticism, and others contending and criticizing, Zhu Guangqian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that "beauty is the un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ive" in the later period, which ha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former and the later, and there are also new developments. Among them, it emphasizes the generation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Aesthetic activity is different from cognitive activity, but aesthetics, as a science, can still b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y. Although Zhu Guangqian gave way to vulgarity and replaced the past image with "image", he went beyond epistemology, especially dogmatism, and emphasi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bjective objects and material entities. And as alway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reativity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Huang Ying-chuen is wrong to deny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of beauty because Zhu Guangqian emphasizes that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of beauty should be unified in human hearts, just as he denies the father's genetic genes when a baby is conceived in a mother's fetus. Today, we should follow Zhu Guangqian's theory that beauty is the unity of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and further explain the creation of beauty as the image of the blending of objects and object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应全;;朱光潜美学是主客统一论吗?[J];文艺研究;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贾志刚;;论戏曲本体——兼论杨小青导演艺术[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焘;;“无情”与“心镜”:庄子的审美心胸思想[J];浙江学刊;2011年01期
2 王晓华;;身体主体间性与个体审美能力的生成[J];河北学刊;2011年03期
3 蔡熙;;论德勒兹的感觉美学[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刘伟林;意象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5 徐正非;审美意象的构成和类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骆泽松;论含蓄的生成基础[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邵滢;试论“淡”美的生成及美学意蕴[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黄柏青,孙利军;气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之生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焱;陈中文;;道家文本四大意象中的自然主义美学蕴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詹杭伦;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系统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徐大威;;试论审美形态的特定性——审美形态及其相关易混概念辨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晶;;再论审美构形[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宛小平;;金岳霖《知识论》中的美学思想初探[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金雅;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N];文艺报;2004年
2 高建平;美学在文化间架起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N];解放日报;2008年
4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5 刘悦笛;走上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人民日报;2010年
6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通过自然问题实现美学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2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吕宁兴;唐长安城市审美气象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6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晨;中国现代美学中“意象”、“意境”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青松;审美的弱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红艳;主体的感性之美[D];西北大学;2007年
4 杜振秋;自由与禁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进;自我的转化与审美主体的生成[D];贵州大学;2006年
6 马兆杰;味美论要[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坤玉;朱光潜“美感经验”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邱思斯;道家古典美学与现代视觉思维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52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5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