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确立———晚清民初学制中的“美学”
本文选题:中国现代美学 + 壬寅-癸卯学制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摘要】:现代学术形成的标志是学科化和专业化,以及由此建立起的制度性基础。作为一门外来学科,美学在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晚清的壬寅-癸卯学制中。在蔡元培主持下的壬子-癸丑学制,废止经学科,使得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得以确立。在民初学制颁布至"五四"运动之前这段时期,大学学科中出现了美学课程和美学教授,出现了美学类的期刊以及学会,美学也进入了中国现代学术分科体系。至此,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现代学术体系中完成了制度化的过程,其学科地位得到了最终的确立。
[Abstract]:As a foreign subject,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aesthetics in the modern Chinese academic system, as a foreign subject, was the first time in the Chinese modern academic syste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system of Ren Zi and Deco, under the auspices of Cai Yuanpei, abolished the subject and made the modern academic system of China. It wa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school system to the "54" movement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aesthetic courses and aesthetics professors appeared in the university discipline, the aesthetic periodicals and the society had appeared, and aesthetics had also entered the modern academic division system of China. At this point, aesthetics had been institutionalized in the modern Chinese academic system as a subject. Cheng, its subject position has been finally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王天根;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宋淑玉;民初尊孔读经问题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周宁;;北洋政府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筹办与纷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郑小霞;;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性诊断的批判与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袁玲丽;;近代安徽高等外语教育的启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曹春平;;转变“下等人”的“落后”意识——20世纪早期“国语教科书”创编意义简析[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7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8 崔波;吴彤;;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洋务派的翻译出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9 朱汉民;;《智育志》导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威;场域视角下的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大陆,黄志平;王国维、蔡元培与中国现代美学的缘起[J];中州学刊;1990年02期
2 刘志一;如何评价王国维和蔡元培的美学理论?[J];学术论坛;1982年03期
3 吴予敏;试论中国美学的现代性理路[J];文艺研究;2000年01期
4 ;丛书推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王一川;;物化年代的兴辞美学——生活论与中国现代美学Ⅱ[J];文艺争鸣;2011年01期
6 金雅;聂振斌;;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杜卫;;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4期
8 杜安;;王国维形式美学观念的现代性追求[J];天府新论;2006年04期
9 俞晓霞;;交融与超越:论王国维对德国美学美育思想的“中国式”改造[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德胜;潘黎勇;;“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中国现代美学的一种逻辑范式[J];文学评论;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金雅;;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及其当下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蒋孔阳;;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现代美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4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林正范;;序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李健;;梁启超的文体革命与中国现代美学模式的确立[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黄水婴;;《论“审美无利害”在中国美学中的变异》概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王确;;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中国学科美学发生的考察与反思[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陈春文;;母语世界的恋人与尴尬[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郑玉明 冯学勤;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9年
3 潇牧;中国现代美学的初启与西学[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5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杜安;王国维形式美学观念的现代性追求[N];贵州日报;2008年
6 汝信;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学论著[N];人民日报;2008年
7 曹利华;和谐社会的美学追求[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王学海;中国美学原点的反思和建设[N];文艺报;2005年
9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美学家 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N];解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2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4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晖;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4 尚莲霞;王国维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宋琼;聚焦审美与欲望[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晓冬;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其当代价值[D];贵州大学;2006年
7 王正刚;思与诗[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潘吉英;无用之用—王国维美育思想述评[D];厦门大学;2008年
9 霍婧;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卿霞;从“人生艺术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55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5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