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唐代禅宗生命美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8-05-30 20:29

  本文选题:唐代禅宗 + 生命美学 ; 参考:《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摘要】:唐代禅宗哲学富含鲜活睿智的生命哲理,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超然顿悟等,使生命回归自然本真。唐代禅宗重视人的完整性,凸显了人的终极价值,使人真正体验到了生命精神的高度自由和一种人文精神的温暖。唐代禅宗的生命美学特质对于唐代文学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Abstract]:The philosophy of Zen Buddhism in the Tang Dynasty is rich in fresh and wise philosophy of life, which emphasizes the direct reference to the human heart, the formation of Buddha by nature, and the transcendent epiphany, which makes life return to the nature. Zen Buddhism in Tang Dynast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integrity of human beings, highlighted the ultimate value of human beings, and made people truly experience the high freedom of life spirit and the warmth of a humanistic spirit. The lif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Zen sect in Tang Dynasty ha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spirit in Ta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蕴华;佛教中“摩登伽女”原型与《聊斋志异·乐仲》篇之渊源探讨[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3 许宁;论马一浮《老子注》中的“以佛解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金小方;试论佛教的生命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詹志和;二元合一:佛学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的共相[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丁以寿;宋明时期佛教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杨存田;土地情结——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原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赵白生;“我与我周旋”——自传事实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夏红卫;文化交流逆差下的跨文化传播典范——中国执教美国第一人戈鲲化的传播学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刘怡;杨长ng;;中国传统文化与纳税人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YangQingfeng The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36;Which C is Technology?Civilization or Culture——The Analysis on Rationality of Technological Culture[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杨国娟;;温庭筠两阕《梦江南》的写作艺术[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秀清;;佛教的大众化与敦煌石窟——以经变画为中心[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朴顺天;心神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7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徐东来;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海玉;刘长卿五言律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杨洲;人品、诗品、画品——论王冕的人品及其诗画创作[D];河北大学;2001年

3 郭亚宾;耶律楚材诗歌特质论[D];河北大学;2001年

4 徐茂雯;陈子龙诗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贺海涛;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启示的跨文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国忠;从世袭到流动:中国上古时期等级制度演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周玉梅;周邦彦词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周丽;社会变革·法治进程·法治道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李方泽;理解与融通[D];安徽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晓华;;身体-主体的缺席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J];学术月刊;2011年05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祁志祥;;“自适其适”、“至乐无乐”——庄子美学新论[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2 姚全兴;;梁启超与柏格森生命美学[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4 李翔德;;刘邵《人物志》的人才美学思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6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2 曹利华;和谐社会的美学追求[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李松;实践美学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报;2007年

4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N];光明日报;2001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悦笛;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李庚香;正义的形象[D];吉林大学;2006年

5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6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燕;吕o偵姥枷胙芯縖D];西北大学;2011年

2 耿成雄;试论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秦凤;柏格森生命美学与“五四”美学思潮[D];安徽大学;2011年

4 屈小娥;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志祥;论西美尔的生命美学[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6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7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中元;《淮南子》生命美学思想初探[D];安徽大学;2007年

9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莉萍;生命美学与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56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56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9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