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学_《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计成《园冶》的美学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09年
计成《园冶》的美学阐释
李韫
【摘要】: 明代的园林营造大家计成,把中国古代的造园法则和自己丰富的经验进行升华总结,撰写了《园冶》一书。这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被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专著,是中国传统宜居思想的精华。《园冶》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涉及到诸多领域,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美学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园冶》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是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等;第二卷是栏杆;第三卷是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全书结构严谨,全面论述了中国园林的风格、理论依据、建造法则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环境、人力、财务等条件来建造园林。《园冶》凝聚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精粹,是园林艺术的经典文本。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园冶》的美学思想进行阐释,引言部分介绍了《园冶》一书的历史命运和研究成果,着重指出《园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审美性、创新性和科学性;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计成其人及其造园之路,同时论述了《园冶》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渊源;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从园林艺术美创造的理论基础、原则、技巧、图式和境界几个方面集中地阐发了《园冶》所体现的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第三部分概要论述了《园冶》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中的价值和意义。 《园冶》的成书与计成的艺术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计成师法关仝和荆浩绘画艺术,文学造诣颇深,游走四方,见多识广,饱览名山胜水,建造过大量私家园林。加上晚明时期,经济发达,大批富豪巨贾有着雄厚的财力,追求安逸的生活环境。文人官场失意,隐逸之风在社会中漫延。这为《园冶》的成书提供了条件。 计成的《园冶》包含了丰富的园林艺术美学思想。在《园冶》中,计成全面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园林艺术美的创造、技巧、图式和境界等问题。 计成的《园冶》充分地吸收了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观念,尊重自然,巧妙运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以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作为目的,体现着很强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与当今西方社会所倡导的生态理论暗合。计成在总结造园经验时,提出园林建造的理想境界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完美地解决了人工制作和自然天成的矛盾,要求造园师通过把握自然规律,合理适度地利用山石花木的特性,尽量去除人工制造的痕迹。 在园林艺术美的创造上,计成从园林的选址、法则、资源运用、理水、花木等角度论述了园林艺术中自然美和艺术境界的创造问题。他提出,要营造幽静的意境之美,在园林选址时要“地偏为胜”,以山林地为最佳;造园的重要法则是“不拘方向”,“得景随形”,按照自然地势的情况来因势利导,建造景物,而不是任意地改造自然状况。在资源的利用上,提出“开林须酌有因”。砍伐树林要谨慎,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理水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充分地利用了自然界中水的元素,维护了园林生态的平衡,同时让水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计成在《园冶》中极为重视植物本身的造景作用,通过巧妙搭配,让各种植物相映成趣,并提供了宜人的环境。 从技巧上来说,要达到以幽静的意境之美为主的艺术境界和宜居的自然之美。幽静的意境之美艺术境界具有一种神秘感,让人们在喧闹纷乱的环境中体会到心灵的安宁。幽静的意境还能够在空间上形成纵深感,让园林景观呈现出变化,弥补了空间狭小的缺陷。布局讲究“深奥曲折,生出幻境”,以遮、隔、隐、曲等手法,营造“别壶天地”。 从图式上来看,计成的图式体现了他临机应变以及破旧出新的思想。计成的图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他在图式论中提出,“临机应变”,“随意合宜则制”,应该根据地域、地理、地势、时令、空间以及民俗、民风等因素,相机而安排建筑的样式。应该根据具体条件,相应处理,灵活应对。他还提出“制式新番,裁除旧套”,就是要打破造园的成规俗套,破旧出新。 最重要的是,计成还论述了园林艺术美的境界问题。他提出,建造园林时应该以“境”作为最高目标。他大量地使用了“境界”、“佳境”、“幻境”、“深境”、“妙境”等术语。园林意境指由具体园林中的山、水、石、花草、建筑等有限实景的选择与布局所暗示和诱发的、饱含主体丰富情感的虚境和艺术想象。而园林境界则是通过对园林意境的营造,实现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和追问所达到的层次,在园林中创造出的某种精神境域。计成的《园冶》达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既通过山石、水木、建筑等艺术形式营造了园林意境,表达了自己的意蕴体悟,又在园林意境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境界。他对园林幽静的“意境美”的营造无不是以“境界”作为最高要求的。 《园冶》中所蕴含的幽静的意境之美和自然的宜居之美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美学精髓,研究《园冶》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渴望生态文明,希望环境宜居。而《园冶》中所体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水相宜,景到随机”等的园林艺术美学思想正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让人们既能够享受到生活的悠然自得,又能在居住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研究《园冶》中的美学思想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园冶》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它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园林艺术美学理论框架的建构和相关概念范畴的使用。能为当今社会的环境利用和开发提供极为重要的理论参考,能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艺术美学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园冶》还流传到了国外,日本以及欧洲的园林艺术都明显受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尤其是《园冶》的影响。 本文的创新点: 首先,比较系统地对《园冶》的产生背景、园林艺术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是国内专门论述《园冶》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硕士学位论文。 其次,提出和初步论述了《园冶》中的园林艺术美学思想体系问题,对其中所阐发的创造园林艺术美的原则、技巧、图式和境界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U98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涛;浅论江南文人园林布局与意境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邱宏瀛;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城市街道绿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赵利权;陈汗青;;工业设计适应性系统中的重要变革元素[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杨宏烈;;浅谈居住小区园林[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5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6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7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8 汪超;;明人夏言词与稼轩词比较刍议——以夏辛二人信州词作为中心[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陈湘琳;;休去倚危阑——辛弃疾“登楼”心态初探[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邓海英;;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3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4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9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10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4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6 李文;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7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曹菊枝;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国庆,陈向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J];肇庆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卜菁华,孙科峰;景观的语言[J];中国园林;2003年11期
3 田国行;从学科演变看景观学科的发展趋势[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张燕;山阴道上 宛然镜游──论《园冶》的设计艺术思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罗瑜斌;刘管平;;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J];风景园林;2006年01期
6 王辉;;浅释《园冶》的古典园林设计理念[J];广东园林;2007年02期
7 顾蓓蓓;中国古代园林的美与哲理[J];规划师;2004年01期
8 王平易;理想景观与可持续发展[J];工业建筑;2002年03期
9 吴晓枫;;现代与历史相遇的诗性审美空间——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永恒魅力[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雷小军;园林点景艺术浅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雄;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4 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2003年
5 吴晓明;明代中后期园林题材绘画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6 薛晓飞;论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陈波;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孙伟科;《红楼梦》美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王亚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张晓燕;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廊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菊枝;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琦;建筑语言结构框架及其表达方法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张兰;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关系之探讨[D];浙江大学;2004年
4 沈员萍;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线性”空间植物造景意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5 刘伟龙;中国桂花文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丁珂;符号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付溢;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园林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陈敏捷;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杨义芬;解构主义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探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翅;试论中国园林景观意境的创造[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2 苏畅,周玄星;非一般的园林──中国古代文人与古典园林[J];中国园林;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论计成其人与《园冶》其书——《园冶》文化论之一[J];中国园林;2005年07期
2 张薇;《园冶》文化论(摘要)[J];中国园林;2004年06期
3 吴肇钊,吴迪,陈艳;借长洲镂奇园——影园复建设计[J];中国园林;2005年09期
4 张松尔;《园冶》沧桑[J];广东园林;1997年03期
5 潘宝明;《园冶》价值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杨先艺,吴清,董涛;论中国明清园林的成就[J];国外建材科技;2003年01期
7 崴比·奎台特;陈晓彤;;借景——中国《园冶》(1634)理论与17世纪日本造园艺术实践[J];中国园林;2008年06期
8 顾其华;读了《读<园冶>》之后[J];建筑学报;1964年06期
9 余树勋;《园冶》读后札记[J];城市规划;1982年05期
10 张家骥;读《园冶》[J];建筑学报;196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纯青;刘新宇;;浅析《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吴肇钊;;园冶图释光耀传统文化[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应求是;;浅析《园冶》造园方法在花港观鱼公园植物造景中的传承与发展[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刘雷;林楚燕;;因水而绿,因绿而灵——东莞东部快速路两侧风景走廊景观规划[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孟兆桢;;名与实符 业传千秋[A];中国公园协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6 张树林;;对公园的认识与思考[A];中国公园协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7 曹汛;;《园冶注释》疑义举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三、四辑)[C];1982年
8 陈植;;造园词义的阐述[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C];1981年
9 王宏彬;;现代文化型园林与能源型园林设计理念初探[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10 孟兆祯;;园林与文化不解之缘[A];中国公园协会2002年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定增;[N];北京日报;2004年
2 记者 程必忠;[N];重庆商报;2001年
3 克非;[N];文汇报;2003年
4 许江;[N];文汇报;2004年
5 王梅芳 朱拥军 徐雪峰;[N];江苏经济报;2009年
6 止水;[N];中国文物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郭泽莉 张衍春;[N];中国花卉报;2009年
8 王卿芳;[N];中华建筑报;2004年
9 陆智国 滕建锋;[N];镇江日报;2011年
10 陈强;[N];美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葵;《园冶》园林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熊伟;《园冶》新读[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3 阴帅可;明清江南宅园兴造艺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邵丹锦;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于亮;中国传统园林“相地”与“借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鲍沁星;杭州自南宋以来的园林传统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李莎;中国文化艺术对园林理法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冯宜冰;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传统理法思考[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贾玲利;四川园林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李娜;《园冶》设计美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韫;计成《园冶》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心恬;《园冶》园林生态智慧探微[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思滢;《园冶》构建理想人居环境意象探析[D];郑州大学;2012年
5 胡颖芝;基于自然观视角下的《园冶·相地篇》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郭宇焓;借景理法的历史及其深层含义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文彬;借景理法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乔易安;中日古典园林中“水”的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俊峰;成都传统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婷婷;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文献分析(2006-2011)[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计成《园冶》的美学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6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