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超旷空灵与缠绵悱恻——庄子美学与屈原美学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8-06-03 20:04

  本文选题:超脱 + 缠绵 ; 参考:《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摘要】:战国时期,庄子和屈原的美学爆发出理性时代的感性光辉,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们在艺术意境上一为超旷空灵,一为缠绵悱恻,这开拓了中国美学的两种境界,并且影响了后世文人的文化担待,一为洒脱,一为悲情。
[Abstract]: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aesthetics of Zhuangzi and qu Yuan burst out the sensibility of the rational era, which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But their artistic conception is super empty and sentimental, which opens up two kinds of realm of Chinese aesthetics, and influences the cultural concern of later generations, one is free and easy, the other is sadnes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能为;;绕不过的康德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洪克强;论康德自由理论的思想背景[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肖朗;康德与西方大学教育学讲座的开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4 鲁绍臣;康德纯粹自我意识学说的贡献及其困境[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5 王海明;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辨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丁念金;论教育中人格观的转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陈桂正,朱梧;论数学与艺术的相互为用与相互渗透的趋势[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张丹;从康德哲学看科学与宗教的关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6期

9 姜耕玉;寓真于诞 谐中见庄——论喜剧的审美特征[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韩秋红,庞立生;理性批判与人的启蒙——重读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凤显;;再论《国殇》与《九歌》[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2 张玉声;张燕婴;;关于屈原西域昆仑情结的对话[A];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3 李金善;;《离骚》“滋兰树蕙”证解——也谈《离骚》香草的象征意义[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凤霞;先秦两汉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其艺术显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雅杰;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霍建波;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陶悦;道德形而上学[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8 张会永;康德的道德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朱华阳;屈原与中国现代文学[D];武汉大学;2006年

10 王珏;班固与汉代文学思想[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文;康德伦理学的确立及责任、自由范畴探析[D];安徽大学;2002年

2 曹明;“权利”奠基[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蔺文龙;由尊屈到崇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于微;康德自由理论的“哥白尼式革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于永坤;论康德人是最高目的的目的论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圣;康德论美的普遍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向阳;谢灵运诗歌渊源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谢洪欣;汉语数变格的再认识[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任强;屈原《九章》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洪光;论《无名书》之人生哲学构建主题[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74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74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6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