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本《美学》中黑格尔的艺术功用论
本文关键词:艺术终结之后:黑格尔与现代美学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13年
汉译本《美学》中黑格尔的艺术功用论
张海连
【摘要】:自从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艺术理论进入中国以来,学界对他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近年来,国内学界对黑格尔的研究主要从其美学体系、美的定义、自然美论、艺术终结论等方面出发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发现,关于黑格尔艺术功用论这一命题的探讨,却不是很全面、系统和深入。 因此,笔者将着重研究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的艺术功用观。通过文本细读和资料整理,笔者认为黑格尔的艺术功用论主要有三大点,即认识功用,审美、娱乐功用,道德教益功用。认识功用包括对人和宇宙世界的认识,对宗教真理的认识,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及对时代、民族精神的认识。审美和娱乐功用主要指审美趣味和鉴赏力的培养及艺术所带来的快感,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道德教益功用既包含对人性的净化,又包括对人类道德教育的提高。其中最根本的功用就是认识,其他几种功用都是为认识而服务的,同时,认识也要依赖后面两种功用才能完成任务。笔者认为,黑格尔的艺术功用论是一种“圆圈”理论,它从最基本的认识功用出发,经过其他几种功能,最终又回复到自身。最后笔者又把黑格尔的艺术功用观同莱辛、席勒和歌德三位美学家的观点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加深对黑格尔艺术功用论的认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0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元化;读黑格尔《美学》笔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岳介先;黑格尔的艺术美育论[J];美与时代;2003年10期
3 赵丹凤;;国内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述评[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克剑;回眸审美自觉中的“崇高”之维——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中崇高范畴嬗演的考辨[J];东南学术;2004年01期
2 李文斌;;黑格尔自然美观评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杨建;黑格尔自然美论的逻辑悖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韩文革;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精神”[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张黔;黑格尔美学的迷误[J];江汉论坛;2001年07期
6 张玉能;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上)[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张玉能;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代迅;;艺术终结之后:黑格尔与现代美学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9 王向峰;;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自然美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汪代明;电子游戏,艺术的终结者?[J];理论与创作;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清;黑格尔、中国学术和现代性[J];读书;2003年04期
2 林庆;黑格尔实践思想探析[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张小媚;论黑格尔现实观的政治意义[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王德贞;浅析黑格尔“具体”、“发展”原则[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张小媚;从黑格尔论“现实”中看其政治观[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4期
6 石伶亚,黄飞泽;论黑格尔哲学关于生命的阐释[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庄桂成;黑格尔与20世纪中国“典型论”[J];江汉论坛;2004年03期
8 段向云;;马克思如何实现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孟宪婧;张慧君;;黑格尔辩证法的真正内涵[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丁恒星;李娟;;哲学终结了吗[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汐朋;胡亚军;;马克思与黑格尔知性观之比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2 张大卫;;“时代的囚徒”——重思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3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4 陈一壮;;黑格尔、方以智辩证法思想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黄小洲;;论黑格尔的自由谱系学[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李鹏程;;论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形而上学建构[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善解;;论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及其演变——兼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涯倩;;试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熹;[N];光明日报;2002年
2 严兆军;[N];文学报;2002年
3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许纪霖 本报记者 陈菁霞 整理;[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系 孙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南开大学哲学院 齐艳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张世英(北京大学教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于涛 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哲学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朱志荣;[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郑忆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2 庄振华;黑格尔的历史观[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莹;黑格尔的个体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5 丁三东;论黑格尔的自由谱系[D];武汉大学;2005年
6 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章忠民;黑格尔的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2年
8 朱长兵;黑格尔真理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宗艳;黑格尔思辨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孙旭武;现实与逻辑——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妍;黑格尔“反思”思想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罗健;黑格尔的绝对与有神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泽天;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晓永;改革开放以来的黑格尔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5 周振权;黑格尔知识理论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颖;黑格尔自然美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晟滔;艺术美的哲学底蕴——黑格尔《美学》第一卷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静;黑格尔艺术理论的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07年
9 潘中伟;黑格尔辩证法批判[D];河南大学;2001年
10 杨振宇;黑格尔精神视野下的人及其生存境遇[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艺术终结之后:黑格尔与现代美学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9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