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研究中国美学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发布时间:2018-06-15 05:55

  本文选题:西方美学 + 中国美学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摘要】: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学是中国美学的特长,我们已洞开大门。我们面临着一体两面的难题:一方面要建构道德形上美学(外),另一方面又要相应地转换思维方式(内),“合内外之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Abstract]: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generally speaking, is "Western aesthetics in China", and its background is "Western culture in China". "Western aesthetics" mainly refers to the traditional epistemological aesthetics of the West, not the ontology of moral aesthetics broken through by Kant's moral metaphysics (theology). The latter is the direct frame of reference for the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of moral metaphysics. There should be two different forms of aesthetics: philosophical system aesthetics and poetic intellectual aesthetics. The most urgent task is to introduce Kant's aesthetic wisdom (beauty is the symbol of morality to sort out and construct the ontology of Chinese moral aesthetics; poetic intellectual aesthetics is the specialty of Chinese aesthetics and we have opened the door to it. On the one hand, we have to construct moral aesthetics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change the way of thinking accordingly.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忠辉;;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走向及未来发展趋势反思[J];东岳论丛;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卫星;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兆杰;中国文学研究问题争鸣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杨红旗;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论[D];四川大学;2007年

4 孟宪浦;苏轼诗学思想的生存论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丹;中学文学鉴赏教学运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海容;宋代“韵”范畴及其诗学精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杨;严羽诗歌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4 郑丽君;陈沆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肖娟;论《文心雕龙》的理论生成与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佳闽;中国古代文论中“原典情结”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钟耀;中国古代诗论“韵”范畴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王金锋;先秦虚静论[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开亮;;中西美学比较中的问题意识——读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2 闫丽丽;田筱源;;美在意象——对叶朗《美学原理》的解读[J];西北美术;2011年02期

3 邓佑玲;;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施立峻;;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综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5 彭锋;;全球化视野中的美的本质[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韩书堂;;全球化文化格局中的“中国美学”——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高建平[J];学海;2011年04期

7 陆蓉之;;入境:中国美学[J];艺术·生活;2006年06期

8 邓娜;刘晗;徐飞;;畅论中国美学与文化精神——“李泽厚思想学术研讨会”报道[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9 代迅;;审美态度的恰当性:中国当代美学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10 张泽鸿;;“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王德胜;;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对百年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一种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8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山东大学文学院 程相占;新世纪中国美学一瞥[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 整理 秦韵佳;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潇牧 李雪;中国现当代美学该如何发展[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汤拥华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中国美学强调“原创性努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王学海;中国美学原点的反思和建设[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4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6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8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9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3 李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4 于m8;中国现代美学中“艺术”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亓元;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过度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宋阳;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7 刘小建;“美学”概念在中国20世纪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9 柳莉;“美感”概念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傅千里;管窥中国现代美学对话“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0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20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2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