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崇高:沟通美与道德的哲学尝试——康德崇高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5 18:31

  本文选题:崇高 + 美学崇高 ; 参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摘要】:启蒙运动以来,崇高如何沟通人的审美与德性成为一个历史课题。康德的崇高理论不是一种对于与崇高领域相关的审美问题或道德问题的孤立疏解,而是与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自然领域的先天基础的先验阐明、在《实践理性批判》对人的真实道德状态的关注和对道德自律的论证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实现了从美学崇高向道德崇高的过渡,而且沟通了自然美与伦理美,确立了人的崇高生存的可能。
[Abstract]:Since the Enlightenment, how to communicate people's aesthetic and moral character has become a historical subject. Kant's sublime theory is not an isolated solution to the aesthetic or mor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sublime field, but rather a transcendental explanation of the innate basis of the natural field 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In the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the concern about the real moral state of man is connected with the demonstration of moral self-discipline. This not only realizes the transition from aesthetic sublime to moral sublimity, but also communicates natural beauty and ethical beauty, and establishes the possibility of human sublime existenc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胡玉鸿;;“自然人”的社会与“自然人”的法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邓晓芒;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王晚霞;一个迷失于真善美三维中的现实女人——从本体论分析包法利夫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陈全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社会学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陈望衡,吴海伦;观: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胡家祥;试辨康德界定审美活动的偏误[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胡经之,李健;风骨:古典艺术的美学风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肖双荣;;康德审美判断模型论[J];求索;2005年11期

10 毛明;《老子》“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4 袁建新;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6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7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8 尹松波;理性与正义——罗尔斯《正义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张彭松;社会乌托邦理论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治伟;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永久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王泽庆;论“美是道德的象征”[D];安徽大学;2004年

3 尤强;文学艺术中的非理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耿余;试论《海鸥》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美学体系形成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4年

5 宋书强;论九十年代都市文学的现代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罗晓翠;西方现代艺术的两种发展倾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伍英鹰;自然与艺术的灵光辉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康大维;企业价值观的深层解读及理想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秀英;中国武术审美方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23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23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