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审美化与审美的现实化
本文选题:实践 + 审美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摘要】:实践与审美是人的本质的双重表征。只有在感性的、能动的人的实践基础上,才能展开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视域,并进一步凸显审美的意蕴;而人的自由自觉、对象性的审美观也必须蕴涵在实践观之中,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最终在审美领域才能得到解决和完善。因此,在实践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现实化的双向维度中构建美学的发展体系既是实践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Abstract]:Practice and aesthetics are double representations of human nature. Only on the basis of the perceptual and active people's practice, can we develop the horizon of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highlight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and the human's freedom and consciousness, the object aesthetics must also be contained in the practical view. The free and conscious nature of human life activity can finally be solved and perfected in the aesthetic field. Therefore, it is not only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 development to construct the development system of aesthetics in the two-way dimension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aesthetic reality.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政教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绍义;;趣味的“无可争辩”与“有可争辩”——对于审美趣味的一点思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游泽生;;构建学生审美心理结构 培养学生美感能力——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长岚;影响英语教学的几个因素[J];淮阴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4 王莹;;心灵与美学的触碰——社会人性美中的审美艺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9期
5 杨海;;中小学音乐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民间音乐的模式构建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魏石成;;对音乐新课标的反思——从教育界“王钟之争”谈起[J];艺术探索;2009年03期
7 张卫民;点击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异化现象[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峗;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李金凤;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谈凤霞;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进程(1903-1927)[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晋红;关于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思考[D];山西大学;2005年
5 张青瑞;审美化教学过程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高平;一梦悠悠味浓浓[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石军;审美意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艾晶;弗洛伊德“三我”理论与人类美感机制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郑希;道教神仙思想与魏晋南北朝自然审美观[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新新;竞技健美操技术体系系统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永兵;;“实践”概念的泛化及其逻辑难题——“实践存在论美学”论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2 史可扬,班秀萍;否定和提升——审美的职能[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章辉;;对当前实践美学论争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马国柱;审美符号论[J];学术论坛;1992年04期
5 齐志家;;20世纪中国美学建构思想述评[J];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01期
6 彭吉象;;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看移情作用——兼与马采同志商榷[J];学术月刊;1983年01期
7 张玉能;;美的规律与审美活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马大康;巫明川;;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视野中的审美——论转型期美学理论建构[J];文艺研究;2008年11期
9 杜天力;;审美价值论纲[J];文学评论;1992年06期
10 章辉;论审美活动与超理性追求——兼评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强;;超越实践美学在生命美学基础上开拓发展[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星良;;人性与人的审美[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4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黄薇;;与茶结缘的日子[A];茶香铺就成长路——小茶人十周年纪念册[C];2003年
6 蒋英;;科普参观实践活动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7 陈国庆;;基于创建国际一流水电厂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A];中国南方十三省(市、区)水电学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杜亚娜;赵西彦;;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的实践[A];七省市第八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李淑葆;;实践活动与口语交际[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杨烁;;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型青少年[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撰文 特约通讯员 凯歌 本报记者 胡键;排头兵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惠及百姓[N];南方日报;2006年
2 记者 陈静莹;营造有利改革发展舆论环境[N];汕头日报;2006年
3 记者 付洪军 通讯员 方森鹏;“动、看、评、讲、议”五措并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4 记者 杨委峰;全市“三大”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推进会召开[N];商丘日报;2008年
5 邵飞邋路平安;梁园区创新“十大载体”助推实践活动[N];商丘日报;2008年
6 记者 陆一波邋见习记者 陈玺撼;深化先行先试 发挥“两个作用”[N];解放日报;2008年
7 记者 蔡冬梅 实习生 李江华 王蕾;人大机关举办学习实践活动交流会[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8 潘庆华 记者 赛宗宝;正确把握总体要求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N];解放军报;2008年
9 记者 欧林;《抉择》:架起党委政府与市民互动的桥梁[N];嘉兴日报;2008年
10 ;深化学习实践活动 着力破解发展难题[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陈曦;赫茨尔及其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韩美群;和谐文化论[D];武汉大学;2008年
9 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贺平海;论自尊与自由[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燕;价值论美学范畴及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苏洁;“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赵,
本文编号:2030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3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