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想象的政治局限——略论崇高美学的两种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选题:崇高 + 美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崇高看似美学问题,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内涵。伯克、康德、席勒、黑格尔的崇高论述都渗透着他们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并由此形成了英国经验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两种不同叙述模式。前者通过崇高与美的互补来确保社会的合理有序,后者则寄希望于崇高来寻求超越性的主体。由于偏重于德国模式,中国的民族国家叙述中的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都深受崇高美学的影响,其弊端有二:一是削弱了市民社会的美学基础,二是将民族国家叙事狭窄化为了革命叙事。
[Abstract]:Loftiness seems to be a problem of aesthetics, but in fact it contains profound political connotations. Burke, Kant, Schiller and Hegel's lofty expositions all permeate their attention to political issues and form two different narrative models of English empiricism and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The former ensures the rational order of society through the complementarity of sublime and beauty, while the latter hopes to seek transcendence in sublimity. Due to the emphasis on the German model, the enlightening discourse and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in the narration of China's nation-state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lofty aesthetics. There are two disadvantages: first, it weakens the aesthetic foundation of the civil society. The second is to narrow the national state narrative into revolutionary narr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帅国文;论金岳霖归纳思想的发展过程[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胡玉鸿;;“自然人”的社会与“自然人”的法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邓晓芒;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易军;对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事实判断说”的质疑[J];法学;2004年09期
7 王晚霞;一个迷失于真善美三维中的现实女人——从本体论分析包法利夫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陈全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社会学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超;重建“真正的形而上学”——论休谟怀疑主义哲学的目标[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熊明;休谟问题的逻辑正解[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4 袁建新;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6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7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8 尹松波;理性与正义——罗尔斯《正义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张彭松;社会乌托邦理论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治伟;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永久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王泽庆;论“美是道德的象征”[D];安徽大学;2004年
3 尤强;文学艺术中的非理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耿余;试论《海鸥》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美学体系形成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4年
5 宋书强;论九十年代都市文学的现代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芳;论曹禺前期剧作中的启蒙主义精神[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潘惠香;休谟怀疑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伍英鹰;自然与艺术的灵光辉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雷艳平;霍布斯激情理论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明波;关于康德先验逻辑的几个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路璐;;从崇高理论看哥特小说的美学特征[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2期
2 范伟;;许志英琐忆[J];雨花;2010年05期
3 ;速览[J];名作欣赏;2010年10期
4 吴时红;;康德“崇高论”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齐光远;;阴柔与崇高:梁宗岱崇高论的异质性及美学意义[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6 叶兆青;;试论悲剧的崇高——以《李尔王》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7 梁明诚;;写意的追求[J];美术学报;2010年04期
8 秦桂平;;试论大众文化的消费与生产——从郎加纳斯的崇高谈起[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梁呐;;中国美学中的“崇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阳功庆;代丽君;;论联结知性与理性的崇高[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荣;刘焰;;略论灾难文学的叙事策略及其意义[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严赛君;;试论体育教学在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作用[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毅;;一路同行——一个年轻班主任带中考的体会[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4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张晨;孙琳;胡刚;王江宁;王志军;;选择性胫神经分支切断术——小腿整形的新方式[A];无创和微创美容技术新进展及相关新技术培训班讲义[C];2007年
6 张晨;孙琳;胡刚;王江宁;王志军;;选择性胫神经分支切断术——小腿整形的新方式[A];第4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薛春雨;邢新;李军辉;李蠡;张敬德;;多种局部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面部较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A];第4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刘丽丽;;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今读[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任晓婷;;浅谈桥梁建筑色彩设计[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任晓婷;;浅谈桥梁建筑色彩设计[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2 郝明工;夔州诗的“奇”与“真”[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记者 耿诺;国际桥梁协会主席盛赞水立方[N];北京日报;2010年
4 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 牛克乾;刑事审判的思路与境界[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记者 刘慧 周智敏;重温鲁迅,以文学名义[N];浙江日报;2010年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高全喜;尘世间,一颗伟大的心灵离去了[N];经济观察报;2010年
7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8 郝明工;夔州诗的“奇”与“真”[N];中国艺术报;2010年
9 记者 耿诺;国际桥梁协会主席盛赞水立方[N];北京日报;2010年
10 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 牛克乾;刑事审判的思路与境界[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慧青;现实中的超越—论崇高[D];吉林大学;2009年
2 林新华;崇高问题的跨文化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3 王光文;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国棋;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D];清华大学;2004年
5 李敏秀;中西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艳;论塔可夫斯基电影的美学特征[D];河北大学;2010年
2 柳萌;樊粹庭悲剧理念与其创作实践[D];河南大学;2010年
3 王东凯;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苦难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璐;传媒语境下文学悲剧精神的危机与建构[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艳丽;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评述[D];延安大学;2010年
6 谢静波;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艾gU;《暗恋桃花源》的互文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8 王贝妮;音乐课程中心理教育资源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汪薏群;音乐立美教育的理论探索[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琼;《唐诗快》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36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3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