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初探——从本质界定、功能分析到意义认知
本文选题:审美人类学 + 理论发展 ; 参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摘要】:人类学对审美问题的研究重点从最初对美的本质特征的界定 ,发展为对审美的社会文化功能分析 ,再演变为通过对跨文化审美感知的探询而理解不同文化的意义世界的建构与认知过程。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人类学理论演进的脉络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理论思考为人类学的跨学科整合与学理上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Abstract]:The focus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on aesthetic issues has evolved from the initial definition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beauty to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unctions of aesthetics. Then it evolv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world of different culture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cross-cultural aesthetic perception.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y reflects the evolution of anthropology theory.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thinking have provided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theoretical deepening of anthropology.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分类号】:B83-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杰,海力波;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J];文艺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宁;钱永平;;现代化进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释比”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赵曦;赵洋;;全球化视野中羌族释比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对话分析——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严然;吴丹;;石林彝族刺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方潇;;法律与自然、社会:天学视野的关联及其现代意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陈元贵;;艺术人类学视角与“美的规律”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郑国;;近代革命运动与破除迷信——以徐州城隍庙为主的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吕小琴;;进一步深化会馆研究的力作——评王日根《中国会馆史》[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孙彩燕;;儒家“孝悌”观的当代反思[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3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刘春;;解析传统图形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契合——以传统悬鱼造型图案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的运用为例[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6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赵克;;论“划界”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8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10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晏卿;黑龙江皮影艺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伟霞;基于自主营建模式的地坑窑居更新与保护[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杰,海力波;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杰,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J];民族艺术;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杰,覃德清,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J];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2 王杰,彭兆荣,覃德清,苏东晓;审美人类学三人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丁来先;从审美幻象到审美人类学——王杰《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读后[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5期
4 王杰,叶舒宪,覃德清,海力波;探寻文化的审美尺度——审美人类学与文化建设四人谈[J];南方文坛;2003年01期
5 郑立峰,邱冠;审美人类学之我见[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初探——从本质界定、功能分析到意义认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冯宪光,傅其林;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王建民;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丁来先;自然美的视野与审美人类学学科的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户晓辉;审美人类学如何可能——以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丁来先;;审美人类学中的“审美”问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2 覃守达;;黑衣壮审美人类学研究及其开发应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张利群;;论中国古代审美人类学资源的利用[A];东方丛刊(2001年第4辑 总第三十八辑)[C];2001年
4 覃德清;;作为审美人类学理论潜源的后现代精神[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5 杨丽芳;;民族美学与审美人类学的联系[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6 潘琦;覃国康;傅磬;王杰;东西;杨海燕;常剑钧;张燕玲;凡一平;刘春《桂林晚报》;;广西文艺现象与审美人类学研究[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7 王杰;海力波;;列维-斯特劳斯与审美人类学[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8 ;《东方丛刊》2001年总目[A];东方丛刊(2001年第4辑 总第三十八辑)[C];2001年
9 张玉能;;审美人类学与人生论美学的统一[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吴运亮;审美人类学:美学问题田野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向丽;审美人类学的兴起和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杨家友;读《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N];文艺报;2006年
4 王杰;“黑色美”的发现及挖掘[N];广西日报;2004年
5 向丽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激活美学对现实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丽芳;怀尔弗里德·范·丹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曹婷如;怀尔弗里德·范·丹姆的审美人类学方法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大德;瓦尔特·本雅明的灵韵理论与其审美人类学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83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8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