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意义与形式——论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构成要素
本文选题:杜夫海纳 + 审美对象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摘要】:目前,学界对杜夫海纳审美对象构成要素的认识尚存分歧。事实上,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就其自身的内在结构而言,主要由感性、意义与形式构成。这是一种内在式的包蕴结构:意义内在于形式,形式内在于感性。其中,意义是内核,感性的形式是外观,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杜夫海纳思想的复杂性已经有所显现:作为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他并不固守现象学的方法,而是积极吸纳各种思想来充实自己的体系。这也是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一个总体特点。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lements of Dufheiner's aesthetic object. In fact, Dufheiner's aesthetic object, as far as its internal structure is concerned, is mainly composed of sensibility, meaning and form. This is an intrinsic inclusion structure: meaning lies in form and form lies in sensibility. Among them, the meaning is the kernel, the perceptual form is the appearance, the three constitute an indivisible whole together. Therefore, the complexity of Dufheiner's thought has been shown: as the epitome of 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 he does not stick to phenomenological methods, but actively absorbs all kinds of ideas to enrich his own system. This is also a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Dufheiner's aesthetic thought.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永清;从现象学角度看审美对象的构成[J];学术月刊;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审美对象的探寻——评《美学与哲学》[J];读书;1987年12期
2 于润洋;杜夫海纳审美现象学中的音乐哲学问题(上)[J];音乐研究;1997年01期
3 董惠芳;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对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董惠芳;;论杜夫海纳的艺术真实观[J];小说评论;2009年S1期
5 袁义江,郭延坡;论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6 张永清,王多;现象学视域中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2期
7 郭冬梅;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对深度的阐释[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董惠芳;;论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观[J];前沿;2009年07期
9 朱志荣;;论杜夫海纳美学中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袁义江,郭廷坡;论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明亭;;试论溢油应急反应能力的构成要素[A];船舶防污染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骞;;浅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华君;;依法治税构成要素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改革与探索——吉林省税务科研优秀论文集[C];2001年
5 杨芳;布亚林;杨蒙;;视觉传达与电视气象节目的版面设计[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单伟;张庆普;;企业知识整合力模型构建及内在机制分析[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永俊;孙国强;;企业间网络能力的内涵、本质与构成要素[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曾东红;刘艺;;我国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的构成要素及其逻辑序位初探[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关贤军;徐波;尤建新;;城市灾害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A];灾害风险管理与空间信息技术防灾减灾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丽萍;;试论“谎言”的释义及内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平;现象学的视野[N];文艺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姜兴 刘秀;曲美:让品牌具有文化感性和灵魂[N];中华建筑报;2002年
3 文字 刘妍;Paco Rabanne塑造自信感性新女性[N];中国服饰报;2006年
4 高文衡;令人瞩目的“少女”感性[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余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N];吉林日报;2008年
6 李路;明基的“懒人谋略”与“感性行销”[N];经理日报;2003年
7 王泽应;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道德敏感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本报驻京记者 林楚方;朱光磊:不能感性地看待公平问题[N];南方周末;2003年
9 本报记者 张红玫;温景涛:感性、形象的营销方式最有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李经萍;浅谈无因管理的构成要素[N];消费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志国;审美的观念——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始基[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5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蓉;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8 何佳;中国传统园林构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姬便便;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应中伟;中国出版企业核心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莎;杜夫海纳美学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冬梅;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对深度的阐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廖雨声;杜夫海纳论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瑞春;杜夫海纳:表演是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的必经之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湘英;刑事判决书风格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陶谊;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D];苏州大学;2007年
8 陈辉;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赵狄;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丽;现代汽车展厅空间环境的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87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8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