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发生学研究的三个前提性问题
本文选题:审美发生学 + 审美 ; 参考:《人文杂志》2012年01期
【摘要】:现有的审美起源研究对三个前提性问题似乎缺乏深入追究:(1)审美起源与艺术起源是不是同一个问题?二者究竟是何关系?(2)以什么样的"审美"与"起源"观念为出发点研究审美起源?(3)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审美起源问题研究?在辨析、分梳"审美"与"艺术"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审美起源与艺术起源并非同一个问题,但两者在艺术的审美发生方面存在相互交叉关系;当我们提出"审美是如何起源的?"这一问题时,实际问的是"作为人类诸多活动之一的审美活动(以审美经验、审美意识或美感的产生为标志)在什么历史条件、背景或原因下发生的?";审美发生学研究需要历史学与考古学之类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更需要逻辑推论的哲学研究方法。
[Abstract]: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aesthetic origin seems to be lack of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ree presuppositions: (1) is the origin of aesthetics and the origin of art the same problem?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2) what kind of "aesthetic" and "origi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study aesthetic origin? (3) through what methods to study the origin of aesthetic? On the basis of discriminating, combing the concepts of "aesthetics" and "ar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origin of aesthetics and the origin of art are not the same problem, but they are intertwined in the aesthetic occurrence of art; When we say, "how does aesthetics come from?" In this question, the actual question is "what are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for aesthetic activities as one of the many human activities (marked by the emergence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r aesthetic sense)?" The study of aesthetic genesis require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and the philosophical research method of logical inferenc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李子华;教师的教育机智及其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季国清;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式的知识生产[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8 王人博;民权词义考论[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9 谢晖;论诠释法律的意义整合[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10 周立;试析服装的性别取向[J];包装工程;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2 洪峻峰;;从中国现代思想范式的建立看严复的影响与地位[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3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王刚;戴端;;后消费时代的产品设计特征[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8 管少平;;设计:回到disegno再出发[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田彤;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9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10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西;环境·艺术·意义[D];重庆大学;2003年
2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何爱英;《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2001年
4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谢瑾;论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兼评英若诚先生的英译汉戏剧翻译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巧兰;论社会的历史性——人、自然、价值视野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剧爱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10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悦笛;;美学的传入与本土创建的历史[J];文艺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俊;《新科学》的美学思想体系[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9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8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