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与自然美
本文选题:精神 + 自然美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摘要】:自然美是美学研究中的难题,自然美是以精神观照为前提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与人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关系。自然美成为审美的关注对象,是因为人从物性中看到了本质力量,是人的精神为自然美注入了永恒的魅力。从物性中发现精神,是审美的必然结果。用分类的眼光看待自然和发现美的不同形式,其前提条件是建立外在形象与内在本质之间的联系。有了这一前提,才能在发掘其物性的基础上将自然人化,真正地领悟到蕴含在自然中的精神。
[Abstract]:Natural beauty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aesthetic research, and natural beauty is based on spiritual reflection. In the long-term social practice, it is natural to form a close partnership with people. The beauty of nature becomes the object of aesthetic attention because man sees the essential force from the materiality and the spirit infuses the eternal charm of natural beauty. I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aesthetics to discover the spirit from the materiality. The premise of seeing nature and discovering different forms of beau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fication is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image and intrinsic essence. With this premise, we can realize the spirit contained in nature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its materiality.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杜绣琳;论《四体书势》中势的生命意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杨丽萍;东西方文化比较:论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周乔建;静照与飞动——论宗白华的艺术哲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金鑫,张明,胡蓉;简论人的幸福是教育的最终目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曾志平;传统儿歌魅力探源[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冯柯;试论视觉传达设计中“空白”留取的艺术价值[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美卿;;论《诗经》的忧患意识[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李金坤;;《诗经》忧患意识原论[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3 施旭升;;阴阳与虚实:京剧艺术的辩证法[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3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5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建彬;回归与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华;网络文学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4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俞燕;“诗与真”的不倦探索[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7 薛荣莉;徜徉在学术与人生的诗意境界[D];暨南大学;2002年
8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9 刘征;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简史(中国部分)[D];重庆大学;2002年
10 吴天谋;城市细部: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旭晓;武艳;;试论自然美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自然美为何成为我国美学研究的难题谈起[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2 刘桂荣;;“自然”何谓? “自然”何以美? “自然”如何能美?——基于中国古典美学自然观的理路[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3 周军伟;;自然美的先验感性论分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4 王静;;小议自然美的标准问题[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5 代迅;;审美态度的恰当性:中国当代美学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6 周小兵;;自然全美: 新时代的公设——论肯定美学对“自然全美”命题的无法肯定[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7 林琳;;生态文明的美学思考[J];中华文化画报;2011年07期
8 沈立晟;;美的本质在于形象地展示幸福要素的一角以及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9 申冰冰;;《庄子》中的“畸人”之美[J];中国研究生;2011年06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提纲[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肖建华;;新疆自然风光的现代美学价值[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赵连元;;审美与生活[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8 徐书城;;美学方法论改革刍议——马克思主义和美学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何齐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来先;什么是自然美的深层基础[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潘杰;以水为美——人类独有的审美情怀[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4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通过自然问题实现美学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黄国范;科学理论的审美启示[N];浙江日报;2009年
6 徐碧辉;自然美的发现与审美化的生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师雅惠;继承发展前辈学者的美学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周来祥;和谐美学与和谐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7年
9 师雅惠;蔡仪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N];文艺报;2006年
10 师雅惠;用唯物辩证法阐明美与认识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聂春华;董仲舒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2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东阳;自然美:从本质论走向生态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程铧;自然美:从康德、黑格尔到阿多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许晓华;论庄子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D];苏州大学;2007年
4 董滨宇;天才观:康德、席勒与德国浪漫派[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韩素梅;中国士人园林的审美解读[D];山东大学;2007年
6 邓微星;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广州;生活世界的审美恢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玲;从日本人的自然观来考察日本人的美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罗富明;异在与共生[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周妍;身体,审美的存在——梅洛—庞蒂身体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03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0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