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选题:自然美 +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摘要】:以往的种种自然美理论 ,特别是“自然人化”说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主要由血缘决定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不言自明、近似本能性的特殊的情感关系。“黄金时代”史前研究为其奠定了史前史的发生学基础 ,“归依体验”理论为其提供了审美心理学的印证 ,“回归自然”的主张和实际行动为其出具了历史实践证明 ,著名思想家的代表性论述为其积累了极富启迪的思想资料。
[Abstract]:In the past, all kinds of natural beauty theories,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naturalization", have neglected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beauty of nature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 harmony of the original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t is a special emo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hic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blood. The prehistoric study of "Golden Age"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of its prehistoric genesis, the theory of "return to experience" has provided it with the confirmation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the proposition and practical action of "returning to nature" has proved its historical practice. The representative exposition of famous thinkers accumulates enlightening material for it.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论跨文化学校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04期
2 江洋,王义桅;妇女问题:历史、现状与未来[J];学习与探索;2001年02期
3 张永清;生活世界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J];学习与探索;2001年05期
4 王贵勇;试论体育美学问题[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程金海;主客统一与现象学的审美价值观[J];阴山学刊;2003年02期
6 詹七一;美学:从意识形态独白走向对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吴瑞云;书刊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关系[J];南昌高专学报;1997年02期
8 沈玉萍;试析临夏回族文化[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9 吴艳宇;;艺术:生存还是毁灭?[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姚远;对家庭养老概念的再认识[J];人口研究;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2 金科;;传统民间美术与包装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3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陈玉平;;对布依族文化现状及前景的几点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5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学昕;南方想象的诗学[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4 董天策;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甘玲;中国古代诗学和语言学[D];四川大学;2007年
6 罗湘林;村落体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迟庆立;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王小健;中国古代性别角色的分化及其社会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程;中国传统视觉符号的价值创新[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周琼瑛;宪法程序的三维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3 马志刚;英国体育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晓英;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探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任春阳;标志设计中形态构成的虚实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6 林宁;川西平原古镇的社会文化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立杰;现象学直观及其对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启示与意义[D];四川大学;2007年
8 程坤;社会学视角下的徽州古村落保护与更新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贺艳芸;不朽的歌吟[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王芳;尴尬的“男子汉”[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洪华,邓齐平;论土家族作家胡柯的长篇小说[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2 舒克斌;“重善”与“重真”——在《江雪》和《渔歌子》比较分析中的审视[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1998年02期
3 周均平;论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邓天杰;论孤独的诗学意义[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宋楠;祥子的悲剧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陈惠琴;从孤独到归依——论《红楼梦》创作的潜在心理动机[J];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02期
7 武淑莲;宗教情怀:人生烦恼的清凉剂——许地山、丰子恺创作的归依体验及其治疗作用[J];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8 肖国荣;王维山水田园诗审美创造的心理动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邹强;评周均平新著《美学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赵丹;端木蕻良土地情结的心理透视[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111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1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