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物化论
本文选题:物化 + 物我合一 ; 参考:《求是学刊》2004年03期
【摘要】:"物化"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渊源有自又有深厚的中国哲学背景的范畴,对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创作和理论都有深刻的影响。"物化"与西方美学中的"移情"说有接近之处,却又有其不同的美学内涵;与中国美学中的"感物"、"感兴"等范畴有密切联系,但又并不等同。"物化"是指主体进入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的高峰时,在感觉和意识中与客体完全融合为一、无法分辨物我关系的至高境界。在中华传统艺术领域中,"物化"是诗词书法艺术家审美体验中物我两忘、而将主体的灵性和对象的物性化而为一的极致之境。
[Abstract]:Materialization is a category in Chinese aesthetics which has its own origin and profound Chinese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the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 Materialization "is close to the" empathy "theory in western aesthetics, but has its different aesthetic connotation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ategories of" feeling object "and" feeling interest "in Chinese aesthetics, but it is not equivalent." Materialization "means that when the subject enters the peak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aesthetic creation, the subject is completely integrated with the object in the sense and consciousness, and cannot distinguish the supreme real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terial and the self."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materialization" is the ultimate conception of "materialization" in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poetry and calligraphy artists, in which we forget two things and turn the spirit of the subject and the materiality of the object into one.
【作者单位】: 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姚爱斌;人的本质力量和审美自由尺度的双重缺失——黑格尔自然美论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4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体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断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6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赵們;《道德经》与生态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张连伟,郭君铭;庄子“小大之辩”与逍遥之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9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金尚理;;逍遥:庄子人学思想解读[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3 陈江风;;游仙诗文化渊源臆说[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周威兵;;试论秦汉庄学和中国艺术精神之关系[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5 张梅;;《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从庄子的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谈起[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6 陆晓光;;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有情志有理想的学术[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金丹元;;深入思维层次比较中西艺术[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8 吾淳;;略论中国古典乐论中谐和审美思想的生成[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9 米彦青;;唐诗对清中期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影响[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10 杨星映;;《文心雕龙》的文气论[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月;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形神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雅丽;异化、物化与人的生成——谈卢卡奇的物化观与马克思的异化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张峰;一曲女性物化的悲歌——评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收藏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盛曼;;“物化”说的诗性解读[J];焦作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史文瑞;;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眼中的“异化”[J];理论界;2010年06期
5 王树森;;评庄子的“物化”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6 胡雪冈;;庄子“物化”的审美观及其影响[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7 刘坤生;《齐物论》新解[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张荣;关于卢卡奇对马克思异化理论阐释的理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的个人观及其在理论上的创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02期
10 施一蓓;;金锁下的灵与肉——曹七巧人性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奕;孙延;;环境艺术设计情感语言的架构与表现[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梁鸿儒;程乐华;李嘉文;;“心理套娃家庭版”在家庭评估中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蔡婷婷;;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情感关系透视黛西·费伊的存在价值[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冯乃辰 华帅 卫东;生物学领域的“半边天”[N];人民代表报;2002年
2 吉林体育学院院长 宋继新;体育运动要以人为本[N];人民日报;2000年
3 李永庆;让国家和农民双赢[N];山西日报;2000年
4 文之;概念销售[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5 王小微;论庄子的“和”之境界[N];吉林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2 籍晓红;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浙江大学;2009年
3 赵元蔚;海派文学与消费文化[D];吉林大学;2008年
4 郑飞;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平;庄子《齐物论》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燕玲;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物化”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路红芳;物化时代的文化困境[D];吉林大学;2006年
4 滕艳娇;克服物化的别一种途径[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王文祺;管理理念的人本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小红;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人主义及其人学思想探析[D];山西大学;2005年
7 栾芳;论审美物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亚群;魔盒打开以后[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瑞利;南朝咏物诗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徐宝剑;中介概念在卢卡奇早期思想中的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11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1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