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的本质再探——兼析当代中国美学“典型派”与“实践派”的对立

发布时间:2018-07-10 17:11

  本文选题: + 内在品格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摘要】:当代中国美学在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上,最具影响的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典型派”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派”,他们各有正误,而其共同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如黑格尔那样从内容和形式、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上去考察和界定美。而美的本质与其他事物的本质的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的深层内涵总是要以某种“感性”形态“显现”出来,因此必须从其内在品格与外在形态的统一上去考察和界定。着眼于或立足于这种统一,可以考虑把美界定为: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客观事物所感性显现的出类形象或合律形式。也可以简化为: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出类形象。
[Abstract]:In the view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the most influential ones are the "typical school" represented by Cai Yi and the "practice school" represented by Li Zehou. They have their own right and wrong, but they share a common problem.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Hegel to examine and define beauty from the unity of content and form,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e essence of beauty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things, that is, its deep connotation always appears in a certain "perceptual" form, so it must be examined and defined from the unity of its internal character and external form. With a view to or based on this kind of unity, we can define beauty as a kind of image or form of law which is perceptually manifested by the objective thing that is United between truth and good. Can also be simplified as: beauty is the unity of good and truth out of the class image.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3-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少川;藏书与文化——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孙为群;汉英亲属称谓词的翻译方法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陈乐雪;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陶富源;论哲学的体系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杨慧民;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优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Yu Junping;英汉双语词典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文)[A];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吕红;周祥瑜;;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办学的新举措——以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A];2007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论文集[C];2007年

3 徐文武;;《天问》:对“构成思想”的反思[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3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卢永华;会计科研方法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龚天平;走向卓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春梅;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程远;王蒙审美理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展辉;文艺新思维论纲[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8 尚建飞;思孟五行学说的根源及其演变[D];西北大学;2002年

9 化铉;论欧洲浪漫主义美学与浪漫主义绘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建峻;;审美文化与美学学科研究的新动态——全国“审美文化与美学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黄河学刊;1997年02期

2 余国华;;论美小札[J];艺术·生活;2000年01期

3 邢建昌;;一部系统阐释雅斯贝斯美学独特风貌的专著——评孙秀昌《生存·密码·超越—祈向超越之维的雅斯贝斯生存美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姚文放;;说“是”谈“非”论“去”——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走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朱立元;栗永清;;略论鲍姆嘉登的美学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扬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前的讲话要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宛小平;;美学史的写作——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非谈[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江苏省美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悦笛;;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一段西学东渐和本土创建的历史[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汪雅舒;;从美学观念中可预见的人类价值观的改变[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8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定家;价值美学的新开拓[N];人民日报;2008年

2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3 杨春时;关于美的本质命题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7年

4 吴琼;艾柯的摆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四川 李祥林;中华美学研究片想[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张永清;当下美学研究期待解决什么[N];文艺报;2003年

7 周宪;美学何处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师雅惠;用唯物辩证法阐明美与认识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汝信;美学也应关心民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金涛;应时代呼声 彰东方大美[N];中国艺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春华;董仲舒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2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3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s,

本文编号:2114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14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1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