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自我反思

发布时间:2018-09-09 17:05
【摘要】: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美学研究,真正具有学术史意义的美学现象是关于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论争与反思。论争集中体现于"后实践美学"的超越性批判和实践论美学的改造性维护。其实,"后实践美学"和实践论美学的维护者之间的论争都可以视为对实践论美学的反思。而真正具有理论构建意义和学术品格的反思,还是要数实践论美学家们的自我完善性反思。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李泽厚、刘纲纪和蒋孔阳,都对各自的实践论美学思想进行了自我完善性的反思,从而也充分地证明了实践论美学自身是一个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造着的开放体系。实践论美学尽管尚存在着一些学术局限和内在矛盾,但却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作出了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同时,它也是中国当代最有发展前景的美学学派。
[Abstract]:In the 90'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real aesthetic phenomen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with academic significance is the controversy and reflection on 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practical theory. The controversy is embodied in the transcendental criticism of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the reconstructive maintenance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In fact,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practical aesthetics can be regarded as a reflection on 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reflection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academic character is still necessary for the self-perfection of the aestheticians. Li Zehou, Liu Gangji and Jiang Kongyang,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have all made self-improvement reflections on their own practical aesthetic thoughts, thus fully proving that the practical aesthetics itself is constantly rich. Develop and create an open system.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some academic limitations and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in practical aesthetics, it has made an indelible historical achievement for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most promising aesthetic school in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纲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下)──下篇:实践与本体[J];求是学刊;199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君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论纲[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夏之放;文学的情意本体论纲要——文学理论元问题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侯宏堂;阴阳观念形成和发展的三大文化背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顺达;论商周神权政治的嬗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邱衍庆;城市竞争协调之道——追求竞争价值、目的、工具合理性统一[J];城市规划;2005年01期

8 乔立恭;教育技术学的另类解读与诠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9 徐碧辉;也说“自然的人化”——与汪济生君商榷[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胡锐,黄勇;道教游仙小说的成立及其仙境思想[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东亮;行政诉讼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红霞;王心敬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国佳;人间胜境的文化变迁——兴坪镇渔村的人文资源与文化传承[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庹权;我国社会转型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趋势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商昌宝;丑在《高老庄》中的艺术价值[D];延边大学;2003年

6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7 金银;设计艺术学科的交叉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叶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时空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9 陈芝国;浅论文学中的历史感现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金凤;跨语境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晓华;;身体-主体的缺席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J];学术月刊;2011年05期

2 章辉;;话语实践论和起源本质论批判[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朱水涌;超越前现代与现代的紧张[N];文艺报;2003年

2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赵奎英;美学关注人的现实生存[N];文艺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7 陕西师大文学院 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海南师院 毕光明 海南大学 耿占春 海南大学 萌萌 厦门大学 杨春时;海南学术——栖居在天涯海角[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2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3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凡;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33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33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0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