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8-09-11 13:11

[Abstract]:......
【作者单位】: (文艺研究)杂志社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来祥 ,彭修艮;中西美学范畴的逻辑发展[J];文艺研究;1990年05期

2 夏之放;论审美意象[J];文艺研究;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雯;嵇康的玄学与乐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陈文忠;含蓄美探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安刚强;乡村“神话”与都市“传奇”:沈从文、张爱玲比较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吕世伦,邓少岭;法律·秩序·美[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胡立新;“意象”(Image)在不同学科语域中的表义辨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潘世东;语言哲学视野下的庄子和德里达之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杨会芳;试论萧红散文中的“玻璃窗”意象[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黄正国;;《风赋》《雪赋》意象构建方式之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10 彭彦琴;论自然美在中国美学中的特殊地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5 乔东;管理思想哲学基础反思[D];清华大学;2005年

6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钱雯;人学重建与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邹强;中国经典文本中梦意象的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尚可;中外绘画融合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美妍;京派文学意象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2 阳海燕;论散文语言的优美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雪菲;《庄子》“道言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万树怡;表现:无法抑制的冲动[D];天津大学;2004年

5 万雯;简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辩证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林国淑;接受之维中的中国古典诗歌[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存;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探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冻凤秋;“后花园”与“阳台”[D];武汉大学;2004年

9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莫先武;现代意境理论的生成[D];苏州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艳艳;张二艳;;论爱与美的相通性[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2 张蕴艳;;“乡村与城市”的中英美学与文化差异:中英审美现代性的一种比较——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综述[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3 韩书堂;;全球化文化格局中的“中国美学”——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高建平[J];学海;2011年04期

4 陆蓉之;;入境:中国美学[J];艺术·生活;2006年06期

5 邓娜;刘晗;徐飞;;畅论中国美学与文化精神——“李泽厚思想学术研讨会”报道[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6 王蓓;;也谈美、审美与艺术——兼与王祖哲先生商榷[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白洪菊;;浅谈当代丑学的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8 张法;;休闲与美学三题议[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阎国忠;;美·爱·自由·信仰[J];学术月刊;2011年02期

10 郑惠生;;生态时代的城市交通美学问题[J];鄱阳湖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5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8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大学文学院 程相占;新世纪中国美学一瞥[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祝东力 章启群 王锦民;中国美学的省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5 刘成纪;美学:要思想还是要知识[N];文艺报;2004年

6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7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8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考察[N];文艺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8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10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4 任亚荣;福柯的伦理学—美学初探[D];西北大学;2004年

5 段圣玉;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现代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胡宁非;普罗提诺美学思想中的神圣与世俗[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军平;洪毅然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伟;荀子性恶论人学与美学[D];郑州大学;2000年

9 杨增菊;康德先验美学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10 刘颖;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地域观的美学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36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36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