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识的彰显与高扬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modernism irrationality i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and cultural event in the 19th century in the West. Its primary purpose is to refute the rational centralism of the West since Plato and to revise the dual thinking of reason. This rebuttal and revision contains the efforts to liberate the human spirit and the integra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life which has been separated by the oppositional thinking of the principal and the object. The irrational turn of modernist aesthetics is a rebellion and a strong struggle against traditional rationalism. Rationalism is based on dual epistemology, so one of the powerful weapons to break the shadow of reason is irrational intuition. As a matter of fact, intuitionism is also a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turn of western modernism's irrational trend of thought, and the subsequent deepening of the theory of irrationalism is almos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uitionism. The study of intuitive thinking will be the key to grasp the spirit essence of western modernist aesthetics.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rational thinking in the West and its obscurity to the consciousness of life.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19th century in the Wes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irrationalism, and makes a necessary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aly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irrationalism.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aesthe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uitionism in the irrational trend of thought in modernist aesthetics, and analyzes the o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u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in theory of intuitionism and the mode of think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life Noumenon of intuitionism, the life significance of the essence of non-rational trend of thought in modernist aesthetics is affirmed. The development of irrationalism permeates every corner of the western society, and the most prominent one is the western modern art fiel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inciple of life Noumenon of intuitionism, the greatest breakthrough of modern art to tradition lies in the birth of expressive art. The essence of "expression" is intuition, which is the intuitive expression of subject's life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modern ar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imitation" and moved towards a path of "expression" which no longer depends on any objective object, making art also become the "express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subject's life consciousness, and this, It is also the spiritual purport of modernist aesthetics.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艳;;生命哀愁的深情抒写——浅析晏殊词中的生命意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刘洁;;《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探析[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3 朱先树;;生命意识与人生感悟(评论)[J];星星诗刊;2011年08期
4 赵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生命意识[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年12期
5 赵西芝;梁辉;;迟子建的民间立场——以《亲亲土豆》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6 林楠;;论生命价值教育的目标取向[J];理论与改革;2011年04期
7 周巧红;;疼痛与守望——张洁小说女性生命意识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何军民;;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哲理美[J];丝绸之路;2011年12期
9 徐军义;;一篇诗文话“三境”——简析陶渊明《饮酒》之五的话语批评[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张必丽;;破空门之戒 圆尘世之梦——重读汪曾祺的《受戒》[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月红;;大学生生命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探讨[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朱雪艳;;黑土戏曲的生命意识——黑龙江戏曲在时代变革中的足迹与探索[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3 李大鹏;;追索与偿还——生命意识的高扬——评《送一个人上路》[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4 赵靖;;中学语文习得的生命意识浅说[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5 李令安;;上古“和”观念的生命意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蔡震;;生命意识——郭沫若“五四”时期文化心态的一种审视[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7 徐世中;;论杜十娘的生命意识[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8 朱人求;王玲莉;;朱熹生命哲学简论[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人求;;朱熹哲学的生命意识[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10 万书玉;;少年儿童生命意识状况调查及对策思考——来自南京市1068名小学生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玉梅 侗族;生命意识与文化情怀[N];文艺报;2010年
2 熊丙奇;以高度的生命意识呵护孩子[N];联合时报;2011年
3 尚辉;用格调和胸襟超越[N];人民日报;2006年
4 童强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让诗人引导我们走近自然[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5 张冰姿;把生命意识融入每栋建筑[N];中国建设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师婕 贾志敏;吹响“生命意识,交通文明”的号角[N];延安日报;2010年
7 谭旭东;张扬生命意识的动物叙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黄金旺;在阅读教学中应有的生命意识[N];甘肃日报;2008年
9 庞丽萍;语文教育应渗透生命意识[N];广西日报;2004年
10 特约教师 金哲民;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N];东方城乡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力;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D];河南大学;2002年
2 徐雁;艰难的言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凤霞;先秦两汉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其艺术显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巍;二十世纪女作家生命意识与性别诗学的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5 谈凤霞;“人”与“自我”的诗性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彦彦;20世纪中国小说性爱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霍明宇;宋代令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柳东林;西方文学的非理性特点及禅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周新民;“人”的出场与嬗变—近20年来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D];武汉大学;2002年
10 张瑞英;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珊珊;生命意识的彰显与高扬[D];贵州大学;2008年
2 苏向丽;“春”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瑾;论初唐诗歌的生命意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窦传美;论李贽美学思想中的生命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娟英;在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洪波;凝聚、超越与沉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琪;性爱·死亡·救赎——《棋王》《红高梁》《古船》对生命意识的诠释[D];暨南大学;2000年
8 赵华;喧哗和躁动[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9 郭延红;“生死场”中的生死人生——萧红小说的生命意识[D];延边大学;2004年
10 赵月霞;回顾、展望中的生命探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69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6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