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夫海纳的审美形而上学
[Abstract]:As the peak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 Dufheiner's aesthetics experienced a turn from phenomenology to ontology. This turn is embodied in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nalysis of art, that is, to reconstruc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rt and truth, and in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nalysis of nature, that is,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is not derived from the illusory nature of aesthetics, but has the deep basis of its theory of being. Dufheiner's above thought not only has the important esthetics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certain enlightenment to the philosophy and even the ethic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象学美学史”(11BZX084)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邵君秋;;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方国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顿悟——兼论中西美学之迥异风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张玉能;;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司红玉;孙继龙;;健身气功与“心性”之关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钱继和;;拒斥颓废之音,弹拨生命之律——浅析尼采对瓦格纳音乐美学的颠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云;;浅议杜夫海纳美学的“审美对象”[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2 冯学勤;;抛弃审美形而上学:倒退还是进步——就尼采晚年思想转变与王元骧先生商榷[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陈方;;现象学美学原理的钢琴演奏诠释[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4 尹鑫海;;表演与见证——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完成[J];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董务刚;;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宛小平;;庄子美学和谢林艺术哲学的比较——兼谈哲学和美学关系的几种典型样式[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田文强;;表现性:文学语言的审美解读[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政文;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性美学对康德美学的三种典型回应[N];光明日报;2008年
2 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黄平;现象学的视野[N];文艺报;2007年
4 李素香;时代变化引起审美意识变迁[N];山西日报;2004年
5 彭锋;哲学在艺术中该如何出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2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谢勇;西方美学情感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5年
4 武文华;音乐感性经验描写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张志国;审美的观念——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始基[D];山东大学;2010年
6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8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莎;杜夫海纳美学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廖雨声;杜夫海纳论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传东;意向性与杜夫海纳美学[D];苏州大学;2003年
4 周曼曼;渔洋神韵诗学与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董惠芳;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艺术真实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瑞春;杜夫海纳:表演是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的必经之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陶谊;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D];苏州大学;2007年
8 郭冬梅;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对深度的阐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国强;存在深渊与审美拯救[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89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8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