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美学发展的必要性问题
[Abstract]:The practical aesthetics itself is a theoretical school composed of many theories, which is unfinished and open. The practical aesthetics (whether it is the main school or the non-main school) should be reformed and perfected. Breaking through the thought of epistemology and the thinking mode of dualistic opposition (such as the dichotomy of subject and object), it still has strong vitality and huge space for development.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practical aesthetics has been misunderstood or even distorted by anti-practical estheticians. In fact, as a developing aesthetic view, practical aesthetics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it inevitably has the brand and limitation of the times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it still makes breakthroughs in the aspects of individuality, spiritual practice, creation, freedom and dispelling dualistic opposite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it. It absorbs the reasonable connotation of western modern aesthetics. In the future, practical aesthetics needs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especially on the theoretical issues such as the consistency of understanding of category, and so on, and should be more scientific and rigorous, and should be explored and developed plural. Of course,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not omnipotent, visual field also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and can not cover all the territory of aesthetics, which needs to be complementary with other aesthetic theories. There are two ways to advance the practical aesthetics, one is to tap the potential, to find the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the other is to absorb new ideas to respond and guide the re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basic standpoint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on this basi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on the following issues: transcendence, aesthetic individuality, life concern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intersubjectivity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etc.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通贤;;封孝伦美学思想探幽[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栗永清;;朱立元先生学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3 徐晓风;李丹;;实践存在论美学与人本主义[J];美苑;2011年03期
4 徐碧辉;;从“自然的人化”到“人自然化”——后工业时代美的本质的哲学内涵[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邓娜;刘晗;徐飞;;畅论中国美学与文化精神——“李泽厚思想学术研讨会”报道[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6 曹谦;;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以“实践”概念为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刘彦顺;;从实践感、时间性与社会时间论马克思的休闲美学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8 周军伟;;自然美的先验感性论分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9 李启军;胡牧;;生态美学视阈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6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玉能;;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汪济生;;建设能够直面经验、介入实践、前瞻未来的美学——关于当前及未来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汪济生;;动物是否在自然面前永远被动和无能——评蒋孔阳及实践美学派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观[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5 张冰;充分发挥美学作用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7 李松;实践美学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报;2007年
8 曹利华;和谐社会的美学追求[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2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4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7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付书朋;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反思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3 宋妍;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概述[D];厦门大学;2007年
4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6 罗金成;李泽厚、朱光潜实践美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程薇;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论的成因及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道忠;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10 张晓文;中国当代美学新的学科生长点[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91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9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