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范畴研究评析
[Abstract]:We generally set the time of introducing western aesthetic theory into 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e rea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t that time, "Aesthetics" and "Art" ("Art of Beauty"), which are more common, but "Aesthetic" is less common. The focus of general concern is beauty. I'm afraid Wang Guowei'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904) used the term "Aesthetics" earlier, he quoted.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分类号】:B83-0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玲;李洛枫;;以大为美与华夏自然崇拜[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黄艳兰;;崇高与壮美:中西两种审美范畴的异同[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2期
3 施咏;;中国音乐审美中的味觉通感[J];中国音乐;2008年03期
4 袁志成;唐朝晖;;论词学批评话语“词气”的演变——与胡建次教授商榷[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刘志中;作为古代审美范畴的“寒”[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胡建次;;中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味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7 李艳;;恐怖——一个新的审美范畴[J];河北学刊;2011年01期
8 刘懿漫;;浅议语文审美教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9 李欣复;意象、意境审美范畴的历史演进[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10 周明秀;论作为词学审美范畴的豪放[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南南;;生命本体的反省与忧虑——中国古代惆怅审美范畴研究提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赵景逵;赵慎;陈尔鹤;;古园忧思录[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3 毛乐耕;;散文美二题[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马德邻;;孔子美学思想再评价[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莉莉;彭彦琴;;悲剧审美心理研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邓牛顿;;郭沫若创作的崇高美[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7 宋星;;凭着爱的名义写诗——方敬诗歌现代性意象研究[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王富仁;;他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论郭沫若的诗歌创作[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9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黎佳;;深化“变形”研究 ——浅探变形在漫画美学中的地位[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紫华 宋雄华;宏大的范畴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2 肖瑶;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N];光明日报;2008年
3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王文革;审美教育的立足点[N];光明日报;2009年
4 邓莉莉;徐全有 3个月穿坏3双鞋[N];经理日报;2004年
5 吴守华;我的自述[N];文艺报;2004年
6 张辉;崇高的两副面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董学文 金永兵;文学与审美关系新辩[N];文艺报;2010年
8 刘晟;在审美与哲思之间[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张正华;竞争力:不得不关注的问题[N];金融时报;2004年
10 祁志祥;读《西方美学范畴史》与《中国美学范畴史》[N];美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明秀;词学审美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万志全;扬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晶;刚性之美:蒙古族审美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额尔敦;《江格尔》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舟子;在传统和现代之间[D];河南大学;2009年
9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伟;论丑[D];厦门大学;2001年
2 田雷;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崇高审美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杨灿;胡应麟诗歌理论探微[D];山东大学;2006年
4 赵欣;皎然诗学范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司奉彦;“逸”的美学范畴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刘伯珍;论“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平盼盼;叶朗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12年
8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桂梅;晚明及清“生”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杜立新;论秦观词的婉约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93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9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