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老子“致虚”“守静”思想与中国美学审美缘发构成论

发布时间:2018-10-26 09:54
【摘要】:老子主张"致虚""守静",取法自然,强调自然无为。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美学认为整个审美缘发构成过程是内缘己心,外参群意,随大化氤氲流转,与宇宙生命息息相通,随着心中物、物中心的相互交织,最终趋于天地古今群体自我一体贯融,一脉相通,以实现心源与造化的大融合。故而中国美学强调"目击道存",要求审美者走进自然山水之中,以自然万物为撞击自己心灵、激发审美创作欲望和冲动的重要契机,为产生灵感兴会的渊薮,去心游目想,寓目入咏,即事兴怀。
[Abstract]:Laozi advocates "causing deficiency", "keeping quiet", learning from nature and emphasizing natural inaction. Influenced by Laozi's thought, Chinese aesthetics holds that the whole process of forming aesthetic edge is the inner edge of one's own heart, external reference to the group mea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nse circulation,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universe life, with the heart, the material center intertwined. In the end, the world, ancient and modern groups of self-integration, the same pulse, to achieve the heart of the source and the great fusion of creation. Therefore, the Chinese aesthetics emphasizes "clinging to the Tao", which requires the aesthetic person to enter the natural landscape, take the natural creation a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impinge upon his own soul, stimulate the aesthetic creation desire and impulse, and, in order to generate inspiration, go to the heart to travel to the eye. Put one's eyes into the chant, that is to say, things are happy.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3 吴汉全;;陈独秀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开创[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4 章征科;;清末民初知识分子趋新意识的成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岚;;略论唯意志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早期接受和文化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谢忠强;刘转玲;;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述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王小惠;;近代报刊与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李金龙;;话语转型与主体性的缺失[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刘康磊;;无讼与厌讼之辩[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10 梁继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共因素[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2 周成平;;“甲辰之役”百年祭[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3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宗教观及其现实意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4 马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主流地位及其创新基础[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5 陈增辉;;李大钊的孔子观——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葛培林;;天津与辛亥革命活动述论[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佑新;;毛泽东实践哲学论要[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8 胡伟希;;中国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之比较——从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为个案的心理类型学分析[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9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赋涵;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崔国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宣春波;新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丽丽;郑觐文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罗芳芳;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政治思想演变研究(1913-1921)[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笛;胡锦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道;;老子“致虚”“守静”思想与中国美学审美缘发构成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李天道;;中国美学“目击道存”缘在构成论及其文化思想渊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李天道;;道家美学的“道”论与意境之超然心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王传发;;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观评析[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5 路红梅;;老子之“道”的人生本体意蕴[J];理论学刊;2006年11期

6 君扬;;无为而High[J];流行歌曲(e乐族);2007年10期

7 吕巧英;胡东东;;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社会管理思想[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8 侯文亮;王吉平;;老子政治哲学刍议[J];华章;2010年04期

9 高明;;老子的诗性思维与人生追求的多个层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5期

10 耿加进;;老子对“无为而治”的逻辑论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勇;;“道法自然”的生命意蕴及其当代教育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Rudolf G.Wagner;;老子应对危机的两种方法(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杝鼓a,

本文编号:2295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95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1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