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无利害性与参与美学

发布时间:2018-11-03 19:37
【摘要】:正在审美自律的形成过程中,"审美无利害性"(aesthetic disinterestedness)理论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诚如杰罗姆.斯托尔尼兹所言,"除非我们能理解‘无利害性’这个概念,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现代美学理论"。然而,它也遭到诸多理论家的强烈反对。例如,舒斯特曼以"实用主义立场质疑"、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aesthetic self-discipline,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without interest" (aesthetic disinterestedness) undoubtedl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Just like Jerome. As Stolniz put it, "we cannot understand modern aesthetic theory unless we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uninterest." However, it is also strongly opposed by many theorists. For example, Schuster Mann "questioned the pragmatism",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光o[;克罗齐美学的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8年02期

2 岳介先;评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美学[J];江淮论坛;1991年04期

3 张晶;审美静观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4 阿诺德·贝林特;;介入杜威——杜威美学的遗产[J];文艺争鸣;2010年09期

5 刘悦笛;;从“审美介入”到“介入美学”——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访谈录[J];文艺争鸣;2010年21期

6 刘艳梅;;当代西方美学对审美无利害的批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6期

7 杜卫;“审美无利害性”命题的中国化及其意义[J];学术月刊;1999年01期

8 张敏;王会方;;论环境美学中的“连续性”问题——从杜威美学到参与美学[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李媛媛;;审美介入:一种新的美学精神——访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阿诺德·贝林特教授[J];哲学动态;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蒯群;;简论席勒美育思想之现实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张公善;;西方古代生活观的三大范式——生活诗学基础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王磊;;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袁路;;浅谈审美教育的实质和现代美育建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吴松;;网络游戏审美特征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张玺;;科技与人文精神断裂后的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张佳;;试论文艺的审美律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金松林;;通俗化·本土化·生活化——当前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斌;张艳芬;;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艳芬;孙斌;;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云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8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利;自然的人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黄丽萍;关于现时香港初中戏剧课程的美育导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5 方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彩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成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玉双;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章涤凡;基于审美教育理念的中医药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黄欢;农业景观在风景区建设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威;低碳背景下的乡土景观价值发掘和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叶;;美学研究的重要拓展——评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J];美与时代;2008年04期

2 彭锋;环境美学的兴起与自然美的难题[J];哲学动态;2005年06期

3 薛富兴;;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理论[J];文艺研究;2009年07期

4 邓军海;;环境美学:是什么与为什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张敏;王会方;;论环境美学中的“连续性”问题——从杜威美学到参与美学[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薛富兴;;自然审美的两种客观性原则[J];文艺研究;2010年04期

7 廖建荣;;论环境美学对传统审美感官的超越[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3期

8 张正方;;美育何为[J];美与时代(下);2010年07期

9 张敏;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建构[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10 乔燕冰;;美丽的幽灵——浅析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的人类中心主义实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定国;;论审美与做人[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策;;实用主义在欧洲(提纲)——魏欣格尔的实用主义[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文极;;实用主义研究的现代意义[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吕存诚;;试探实用主义进路的大前提证立——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6 张桂权;;试析詹姆士的实用主义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巧;郭成;张大均;;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音乐审美欣赏团体干预[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朝元;;多维视域下的文学本质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王凤才;;实用主义对霍耐特的影响(论文纲要)[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袁祖社;;社群共同体之“公共善”何以具有优先性?——“实用主义”政治伦理信念的正当性辨析[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蓓;西方环境美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2 周丽娟;丰田: 表现得很实用主义[N];中国汽车报;2003年

3 徐萍;当实用主义遭遇信息技术[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赵欣 瓶盖;单色实用主义[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5 倍新;实用主义的投资哲学[N];经理日报;2008年

6 阿辉;买房新七大实用主义公式[N];江苏经济报;2000年

7 新华社记者 高浩荣;实用主义 打造韩美新外交[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本报记者 金小鹿;LinkedIn奉行实用主义[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9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美国:南亚的实用主义策略[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实用主义哲学及其代表人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4 韦拴喜;身体转向与美学的改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进红;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额尔敦;《江格尔》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留华;数学、指号学与实用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燕南;论实用主义法理学进路下的国际经济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曾干;试论审美欣赏的中介性[D];延安大学;2010年

2 王萌;柳宗元环境审美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4 李艳;从媒介中心观看美国新闻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胡佳;杜威的教育哲学[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英;利文斯通现象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武少青;顾炎武旅游考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沈鹏飞;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安徽大学;2004年

9 陈红星;胡适实用主义之认识[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卫花;对蒯因逻辑中“本体论承诺”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8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08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0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