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大纯的美学思想——以《述美学》为中心
[Abstract]:Xu Dachun is an esthetician who is generally neglected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 research today, but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is quite high. [description of Aesthetics] is a relatively important artic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estern aesthetics as a discipline from many aspects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moder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丽;王确;;美学课——民初“美学”教师肖像扫描[J];文艺争鸣;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吴洪成;李占萍;;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失落——保定莲池书院个案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张洪萍;;教育改革与政治制约——张百熙与京师大学堂的重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4 李春萍;;从“中学”到“国学”:中国传统学术的学科化路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5 黄湘金;;贵胄女学堂考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6 景晓平;;京师五城中学堂与清末中等教育近代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7 孙邦华;颜芳;;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师范大学的生存危机[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8 范玉红;;清末新政倡行图书馆的立场与贡献[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9 胡延峰;;留学生与清末民初西方心理学翻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唐欣玉;;“得尺得寸,为旱年一溉之计”——南洋公学译书院的翻译出版活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曹春平;;转变“下等人”的“落后”意识——20世纪早期“国语教科书”创编意义简析[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杨晓;;我国中小学课程设计研究的历史演进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廖茂忠;沈红;;民国时期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段芳;;中日近代第一部学制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张伟;;代数教科书中的“因式分解”沿革研究[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7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王昌善;我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辉;民国国家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宁旎;语文高考如何考查选修课有关问题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文文;二十世纪初中国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发展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叶波;影响文理科分合的文化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程丽燕;改革开放以来的儒学“复兴”现象研究——曲阜一角透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付佳;大学官本位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黄立刚;高中班主任工作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温庆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20世纪初期的文学史编纂[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波;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演变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蓉蓉;张百熙的学制改革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欧阳晓;近代以来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演变及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涛;和而不同 共生共荣——从20世纪美学讨论展望新世纪美学的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立斌;不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美学学科“类”定位的超理性文化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崔显艳;;美学:一门年轻的学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4 吴玉英;;“绿色人生”的美学之思——析《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J];语文学刊;2006年09期
5 潘雁飞;;读易健《美学》[J];云梦学刊;2007年02期
6 杨海明;;“生存实践论”理念下的师范类美学的教学改革[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7 李西建;当代美学的哲学建构与文化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8 何江宁;;“美学”何以可能——对鲍姆嘉通的“Aesthetica”及其相关概念的探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4期
9 曾耀农;论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J];济宁师专学报;1998年05期
10 李淑华;龙江;;论美学转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曾宪;;回归学科传统、回归学术本位——关于规范地发展当代中国美学学科的建议[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杨曾宪;;美学学科的困惑与觉醒[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全国美学学会第三届年会胜利闭幕[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4 郭昭第;;美学的学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杨曾宪;;摆脱“大菜”情结,建设社科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张立斌;;美学:学科发展的体系性及界限性[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谢金良;;转型时期审美文化研究如何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杨江涛;;诗维的向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悦笛;;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一段西学东渐和本土创建的历史[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3 邱紫华 宋雄华;宏大的范畴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4 曾繁仁;论生态审美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潇牧 李雪;中国现当代美学该如何发展[N];中国艺术报;2011年
7 孟建伟;科学美学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4年
8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曾繁仁;中西交流对话与当代生态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10 丁来先;当代美学应往何处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黎明;感性智慧:维柯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史磊;新中国美学课研究(1949-1965)[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5 梁成帅;从身体哲学到身体美学[D];扬州大学;2013年
6 彭水香;《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与美国分析美学[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书婉;时间&美学[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秦晓寒;中国1980年代的“美学热”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谭容杰;传播美学学科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小建;“美学”概念在中国20世纪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家民;美学在当代的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7 郑德;蔡元培美学思想流变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邹松鹤;悦志悦神[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笑韬;审美无功利性命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10 赵新雅;探究现代性“美育”思想的中国化过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38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3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