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华夏“和”文化与民族美学

发布时间:2018-11-18 12:58
【摘要】:正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宗法社会以家族、家庭为本位,最终形成了“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特色,形成了包含一系列做人说教在内的“人教”文化,“礼教”便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华夏“和”文化即是由“礼教”派生的一种子文化、这种“和”文化表现为一个多维的行为文化系统。 首先,古人为了给人间之和找到一个本体论依据,便把“和”设想为宇宙天地的根本法则,这便构成了“天地之和”。《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董仲舒《春秋繁茂·循天之道》曰:“中者,天下之所始终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干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和者,天(地)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 其次,作为“天地之和”必然反映的“人间之和”体现为“天人之和”与“人人之和”两大形态。“天人之和”是人们在处理与天的关系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原则。在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图式中,天与人是
[Abstract]:Ancient China was a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is based on the family and family, and finally form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ina is a society based on ethics", and forms a series of "human education" culture including a series of people's preaching, and "etiquett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the use of ceremony, harmony is precious." (Analects of Confucius) Huaxia "and" Culture is derived from "etiquette" is a seed culture, this kind of "culture" is a multi-dimensional behavior culture system. First of all, in order to find an ontological basis for the sum of people, the ancients assumed "harmony" as the fundamental law of the universe and heaven and earth, which constituted "the sum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those who are also, the world reaches the Tao is also. " Dong Zhongshu, "Spring and Autumn luxuriant follow the way of Heaven" said: "in the world, the world is always also; and the gener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Fordmore is in harmony, and Dumo is in the middle. In the middle, the beauty of heaven and earth is also. Harmony, the day (earth) is also, Yin and Yang of the balance also, its spirit is the most good, the birth of things also. The way of heaven and earth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eace. " Secondly, as the sum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sum of human beings is reflected in two forms: the sum of heaven and man and the sum of everyone. The summation of Heaven and Man is a principle of behavior that people must follow when dealing with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eaven. In ancient China's cosmic schema, heaven and man are
【作者单位】: 上海宝山电视台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双贵;距离:美学研究的新起点[J];北方论丛;1999年02期

2 吴根平;;从《乐记》到《声无哀乐论》——中国音乐美学的独立之旅[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陈良运;书法艺术对中国美学的特殊贡献[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4 胡晓红;两性和谐的哲学理解[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1期

5 阎海,孙璇;试论高句丽与殷商的文化渊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李西安;汉语诗律与汉族旋律[J];音乐研究;2001年03期

7 翁礼明;全球化语境下美学的困境与出路[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李f ;"意境"与"意象"辨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牛永华;;对墨子学说的历史反思和解读[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S1期

10 王鲁民;“材分八等”在建筑史上的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国瑞;;《讲话》中的文艺学基本原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2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燕凌;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杨惠东;中国早期青绿山水形态与成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6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7 马莉;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8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陈啸;京派散文:走向塔尖[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2 王定勇;敦煌佛曲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3 史爱兵;宗白华对中国艺术学的几点重大贡献[D];河北大学;2003年

4 秦刚;论山水诗的审美特性及其对旅游建设的意义[D];贵州大学;2006年

5 修平;《溪山琴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郭孟伟;“道一美”之涌现与领会[D];四川大学;2006年

7 李媛;六朝音乐文化交流探微[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8 张延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1992年

9 李平;王国维休闲美学思想[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苏忠钊;放逐于美与丑之间[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圣国;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40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40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0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