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美学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8-11-18 20:04
【摘要】: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美”是用来沟通感性自然和理性自由的桥梁;康德认为,“美”具有主观普遍性的先验根据,,它预设了通向自由的可能性,即“合目的性”,“美”的本质特性即是具有合目的性但不直接见出“目的”。这样,康德为“美”划出了一个独立的领域,同时通过“合目的性”这一概念使“美”与自然、自由密切联系在一起。康德通过“分析”和“辩证”,论证出“美”是以理性概念为根基的,“美”象征着“道德”。在此,康德美学的根本意图是用“美”的存在指证“道德”这一终极目的,而并非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把美局限于空洞的形式,其美学命题有着深邃的终极价值的追索
[Abstract]:In Kant's philosophy system, "beauty" is used as a bridge between perceptual nature and rational freedom. According to Kant, "beauty" has a transcendental basis of subjective universality, which presupposes the possibility to lead to freedom, that is, "purposeful", "beauty"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purpose" but does not see "purpose" directly. In this way, Kant set aside an independent field for beauty, and through the concept of "purposeful", "beaut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nature and freedom. By analyzing and dialectical, Kant argues that beauty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eason, and beauty symbolizes morality. Here, the fundamental intention of Kant's aesthetics is to prove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morality" by the existence of "beauty", but not to confine beauty to the empty form as some people say. Its aesthetic proposition has a deep pursuit of ultimate valu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鹏;;论康德判断力批判的美学思想[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2 贾玮;;“身体图式”对于二元对立的突围[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3 吴子林;;“文以化成”:存在境域的提升——孔子审美教育思想诠论[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4 刘毅青;;思想史的意义与经验感受的张力——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两维拓展[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陈宁;;日尔曼历史传统与德国古典美学的整体观[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6 毛崇杰;;美学“学科新形式的探讨”——韦尔施的美学思想悖论及进路[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罗绂文;;西方“游戏”审美理论模式的类型研究[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8 周军伟;;自然美的先验感性论分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9 王世德;;刘再复论李泽厚美学思想的重大意义——读刘再复新著的心得体会[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10 姚文放;;说“是”谈“非”论“去”——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走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政文;;康德人本主义美学中的生态关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申扶民;;康德哲学与美学的生态维度[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节末;;论嵇康与康德美学观的异同[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5 朱志荣;;论康德前批判与批判时期美学思想的关系[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胡家祥;;谈谈真、善、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黄水婴;;《论“审美无利害”在中国美学中的变异》概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宛小平;;庄子美学和谢林艺术哲学的比较——兼谈哲学和美学关系的几种典型样式[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政文;康德对21世纪人类基本精神价值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2 张政文;康德对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3 张政文;康德与西方古典人本哲学的精神救赎意识[N];光明日报;2003年

4 薛永武;康德美学的哲学出发点[N];光明日报;2004年

5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6 樊志辉;全方位的审美观照[N];光明日报;2002年

7 张政文;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性美学对康德美学的三种典型回应[N];光明日报;2008年

8 张政文;康德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9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与社会理想[N];人民政协报;2007年

10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河成;审美共通感的现代政治哲学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3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6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7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林新华;崇高问题的跨文化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兆树;康德主体性美学思想论纲[D];安徽大学;2002年

2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友峰;康德美学方法论的当代解释[D];安徽大学;2003年

4 潘永辉;康德哲学美学与中国心性哲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圣;康德论美的普遍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程铧;自然美:从康德、黑格尔到阿多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8 赵顺华;论康德形式美学对美育的启示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许婷婷;康德论“自然美”[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彬彬;康德审美愉悦论中的自由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41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41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8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