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文化间性:生态审美的一个重要维度

发布时间:2018-11-27 15:35
【摘要】:生态审美是一种秉持间性姿态的审美活动,文化间性是生态审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它要求我们在生态审美活动中,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正确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文化”这一导致生态危机的深层次上铲除人和自然关系被异化的根源,使人类栖居的地球永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美光辉。
[Abstract]: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a kind of aesthetic activity with interfacial attitude, and intercultural nature is a very important dimension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t requires us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harmony but difference, beauty and beauty, and so on.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eradicate the root of alie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from the deep level of "culture", which leads to ecological crisis, and make the earth, where human beings live, always retain the beauty of ecology i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
【分类号】:B83-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下)[J];群言;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新平;粟进英;;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周莉;浅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郭锐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民主输出的特点及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蒋毓舒;吴永辉;张仁玲;;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7 张能为;;文化、语词与文明:伽达默尔的文化理解与现代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宫维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逻辑进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阳春花;易志高;;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观念障碍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钱子文;;我们到底要什么?——危机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6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曲洪亮;;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8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董正爱;;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8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9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郑闯;镜像与他者:《印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兰卉;日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松乔;;自我间性:生态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盖光;从自然审美到生态审美:关系的确证[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周笑冰;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段剑秋;黄河三角洲服饰生态审美[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李大西;;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生态审美意蕴[J];文教资料;2007年28期

6 林雪花;;《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的生态审美[J];青年文学家;2010年17期

7 吕逸新;;生态审美的意蕴——存在意义的建构与澄明[J];社会科学家;2006年02期

8 彭松乔;;体“道”悟“真”——中国古代生态审美的基本精神[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隋丽;;王秀杰自然写作的生态审美建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张涛;王益锋;;生态美学的兴起及其意义[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为华;;文化间性与和谐世界[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桂荣;;归趋新的审美维度——方方近作的诗学特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洪志;;文学批评的批判品格:失落与寻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韩德民;;谈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审美维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段钢;以对话和交流来消弥人权观念差异[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聂茂;人民诗歌的审美维度[N];文艺报;2006年

3 孙煜华;捕捉时代生活的脉动[N];人民日报;2006年

4 ;八年昂首“太阳鸟”[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刘蛟;亚洲时装业的跨界与可塑性[N];中国纺织报;2008年

6 王文杰;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8 陆扬;东西方人权观有共通的东西吗?[N];文艺报;2001年

9 邓绍秋;陶渊明的生态智慧与日常生活审美化[N];文艺报;2005年

10 薛雯;批评的收获[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国超;审美教育的生态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韩雷;神话批评论[D];浙江大学;2006年

4 黄晖;论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实践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6 武文华;音乐感性经验描写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秦嘉远;景观与生态美学—探索符合生态美之景观综合概念[D];东南大学;2006年

8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蔡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10 张慧;先秦生态文化及其建筑思想探析[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明;生态审美视野中的企业文化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爱萍;试论生态美育[D];扬州大学;2006年

3 项佳;与邻为善 达至自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4 吴云涛;文化间性视野下的译者协调者身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永胜;马尔库塞新感性审美理论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成;生存背后的审美之维[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江美玲;倾斜了的审美乌托邦[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斌;曲阜孔庙的建筑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张福永;从人天关系探荀子生态智慧[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世永;解构与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61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61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