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比较视野中的实践美学更有生命力——与章辉博士商榷

发布时间:2018-12-19 11:59
【摘要】:从西方现当代美学来审视实践美学及其发展,是一个很好的视角,但是,只要不是有意误读和曲解,就可以看到,实践美学绝不是古典形态的美学,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如果完完全全以现象学美学或分析哲学美学等现当代美学为评判标准,那是一种错位的评判,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就是与现象学美学或分析哲学美学相比,实践美学及其发展也没有忽视存在,也没有抹杀接受主体性,更没有把审美活动认识论化和忽视审美的体验性和超语言性,而是更加全面而辩证地揭示了美和审美的存在、接受主体性、体验性、超语言性,从而更加具有生命力。
[Abstract]:It is a good perspective to examine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it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in the West. However, as long as it is not intentionally misread and misinterpreted, we can see that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by no means a classical form of aesthetics. It is the aesthetic the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at keeps pace with the times. It is a kind of misplaced judgment to judge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such as 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 or analytical philosophy aesthetics, which will only lead to wrong 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 or analytical philosophy aesthetics,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its development have not ignored existence, nor erased the subject of acceptance, nor have they neglected the experiential and super-linguistic nature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It is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ialectical to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beauty and aesthetics, to accept subjectivity, experience and language, so it has more vitalit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卢亚明;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比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宋文新;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宗旨:哲学的终结抑或其发展的新方向[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6 殷学明;从遮蔽到无蔽——海德格尔的居为何物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宋文新;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形而上学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8 鄢春艳;;认知语言学的解构思维[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9 单文慧;城市发展的内涵与内驱力[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2期

10 陈峻杉;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之述评[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秦忠翼;;论邓小平对马列文论的突破与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7 周海春;;《道德经》视域下“大道”运思的海德格尔方式[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舒红跃;;技术、政治世界与本真生存(未定稿)[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陈,

本文编号:2386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86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c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