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研究与美学的创立
[Abstract]:The argument between rationalism and empiricism makes the research of perception into the rational vision of rationalism,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perception makes Baumgardon advocate the creation of aesthetic subject in the name of "the science of perception", but as "the science of perception". Aesthetics does not identify its object as general perception, but as poetry, art and beauty. Although the empiricist philosopher Shafzbury did not put forward the name of "aesthetics", his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beauty) and his emphasis on artistic perception promoted the separation of aesthetic sense and moral sense, thu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dependence of aesthetics. As a result of the fusion of rationalism and empiricism, the aesthetics laid by Baumgardon and Shafzbury are basically the same, that is, art and beauty.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胡友峰,岳介先;美学研究的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周琦;;继承与超越——“和谐世界”思想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6 刘欢萍;;古典诗词中的鹦鹉意象及其文化内蕴探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代丽君;;借良药以拯世人,求新声于审美——浅谈审美救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周述波;;“他者”注视下的“自我”飞翔——从电影《再见艾丽丝》看男权场域中的女性遭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杨帆;;杜拉斯创作中的“自我”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潘海啸;;关于3G时代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预见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张作竹;;自然辩证法的系统性特征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庄永成;;我国工业设计急需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江南;;文学语言的感性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7 董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8 李永新;;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身体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刘进田;;马克思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思想初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价值哲学思想研究[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俊薰;;意识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8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苏健;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琳;詹三友;;深度模式与二十世纪西方美学[J];求索;2007年12期
2 李世涛;和而不同 共生共荣——从20世纪美学讨论展望新世纪美学的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凯星;;再谈艺术与美的关系——兼及美学学科的发展[J];才智;2008年02期
4 冯宪光;;论文艺美学作为学科的事实性存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张立斌;不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美学学科“类”定位的超理性文化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崔显艳;;美学:一门年轻的学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7 吴玉英;;“绿色人生”的美学之思——析《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J];语文学刊;2006年09期
8 潘雁飞;;读易健《美学》[J];云梦学刊;2007年02期
9 杨海明;;“生存实践论”理念下的师范类美学的教学改革[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10 李西建;当代美学的哲学建构与文化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曾宪;;回归学科传统、回归学术本位——关于规范地发展当代中国美学学科的建议[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杨曾宪;;美学学科的困惑与觉醒[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侯艳清;田雨普;;我国体育美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思索[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全国美学学会第三届年会胜利闭幕[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6 郭昭第;;美学的学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胡骄平;欧阳学平;;当代中国医学美学学科的由来与发展——纪念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成立20周年[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杨曾宪;;摆脱“大菜”情结,建设社科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张立斌;;美学:学科发展的体系性及界限性[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谢金良;;转型时期审美文化研究如何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赖大仁 毕日升;文艺美学的现代性视野[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王培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5 邢建昌;美是艺术的法则吗?[N];文艺报;2004年
6 邱紫华 宋雄华;宏大的范畴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7 季洪泉;用生命谱写音乐美学之旅[N];音乐周报;2006年
8 曾繁仁;培养学会“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本版编辑邋陆栋 阎纲 范咏戈 何西来 崔道怡 白烨 黄道峻;实录当代知识分子心灵 拓荒中国喜剧美学[N];文艺报;2008年
10 刘士林;审美教育迫切的当代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卓斐;美学回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4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关键词的生成流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书婉;时间&美学[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康雅雄;韦尔施美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秦晓寒;中国1980年代的“美学热”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杨正华;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生成背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谭容杰;传播美学学科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小建;“美学”概念在中国20世纪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家民;美学在当代的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9 孙振;对《东方杂志》中的美学文本的整理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韧洁;我国民族高校本科音乐美学教育问题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391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91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