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大众文化审美存在与哲学批判
[Abstract]:Aesthetic culture exploration and aesthetic existence of popular culture are the focus of current academic circles.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 culture originated in the West, its specific historical connotation has experienced from optimism to pessimism of the modern point of view, but has never abandoned the ideal principle and elite consciousness;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ranslation into China, especially since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esthetic cul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x in semantics, with obvious tendency of genera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sociological dimension of mass culture has rapidly integrated into aesthetic culture of aesthetic dimension. Formed a strong sense of the era of popular culture aesthetic phenomenon. The popularity of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fashion of aesthetic life have positive value and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 promise of aesthetic life not only satisfies people's desire, but also replaces the meaning of culture. Aesthetic justice and cultural ethics become a pract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
【分类号】:G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滕守尧;大众文化不等于审美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2 王柯平;西方审美文化的绵延[J];浙江学刊;1998年02期
3 傅守祥;;欢乐之诱与悲剧之思——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之维刍议[J];哲学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飞,金岳祥;审美文化:高等教育的“第三文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吴云松;;30年审美文化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崔晓娜;;19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述评[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4 聂磊明;;培根绘画的当代意义[J];大家;2011年20期
5 王强;高科技时代影视艺术价值的几点思考[J];当代电影;2001年02期
6 舒开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审美文化建设[J];东方论坛;2009年06期
7 薛红亮;;文化产业的文化选项审视[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周维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三种新的美学探索[J];东岳论丛;2012年06期
9 任华龙;;论电视散文的艺术美学特征——从影视编导视角出发的审美初探[J];电影文学;2012年13期
10 孙夕媛;;论库尔贝《奥尔南的葬礼》的现实意义[J];大众文艺;2010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立忠;当代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与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洁玲;探源动画之“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文辉;20世纪90年代传媒语境下的文学转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红亮;和谐社会人的发展的主体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胡蝶;关于“花鼓灯”舞蹈服饰的探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矫海默;当代影像与架上绘画的关系浅析[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王磊;试论公共设施设计的当代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徐晓军;主体与审美形态的交互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池子蔚;探索架上绘画之“贵族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晓阳;油画中的意象表现[D];青岛大学;2011年
8 李一帅;题画诗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2年
9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傅守祥;泛审美时代的快感体验——从经典艺术到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转向[J];现代传播;2004年03期
2 肖鹰;泛审美意识与伪审美精神─—审美时代的文化悖论[J];哲学研究;199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晓娜;;19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述评[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韩书堂;;大众文化的兴起与中国美学的转型[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3 童伟;2001年审美文化研究概观[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姚文放;先锋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与连通——读《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J];江海学刊;1999年02期
5 傅守祥;应小敏;;大众文化的勃兴:泛审美中的“生产快乐”原则[J];探索;2006年04期
6 邢建昌;朱铁梅;;文艺美学:走向一种文化批判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梁海钢;浅谈大众文化的兴起对经典美学的挑战[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周文君;;关于审美文化[J];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02期
9 ;推进审美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面向21世纪的思考[J];学术研究;1998年02期
10 谭君强;陈芳;;叙事学的文化研究与审美文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明俊;;大众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2 王向峰;;辽海讲坛第二讲 大众文化的根性与易境之改塑[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朱效梅;;以邓小平理论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艳雪;;从消费文化中构建积极的大众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丛书策划为例[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吴晓都;;列宁与20世纪大众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代迅;;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观论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卫华;高明航;卢文梅;;关于现代科技革命与文化的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8 杨晓;;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大众文化[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林存秀;;走出古典之后——民国初年的大众文化与小知识分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张同胜;;《水浒传》与大众文化[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俐;话说大众文化[N];西藏日报;2002年
2 许锋;大众文化的迷失[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谭丽娟;用电视解读大众文化[N];中华新闻报;2003年
4 段建军;用先进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N];光明日报;2002年
5 ;大众文化 雅俗共赏[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6 卢蓉;大众文化之世俗剧[N];文艺报;2003年
7 邹广文;大众文化与当代[N];学习时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与大众文化一起喝下午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封秋昌;作家要具有的一定精神高度[N];文艺报;2010年
10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4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谢中山;全球化语境中当下中国文学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鹏飞;大众文化视野中历史电视剧的叙述策略[D];复旦大学;2006年
9 宋秋敏;“流行歌曲”视角下的唐宋词[D];苏州大学;2008年
10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中山;影响的焦虑——大众文化与新生代作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志;本雅明大众文化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贞;论大众文化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岭;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运用的语境化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史岩;经典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剑萍;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宗立华;大众文化的本质、作用和建设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若岚;“华服之秀”:以服装为隐喻的大众文化诗学[D];暨南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394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9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