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文化形态与诗性话语:中国传统美学的两大知识特征

发布时间:2018-12-29 15:58
【摘要】:与西方美学相比较,中国传统美学没有形成一套学科性的知识体系,而是以一种宽泛的审美文化形态而存在;与之相应,它的表述方式也不同于西方美学使用的概念清晰、逻辑严密的理论话语,而是以诗性话语为主。文化形态与诗性话语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两大特征,不仅具有突出的民族性,而且使审美认知与实际的艺术体验达到了高度吻合,对今天的文学艺术批评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Compared with western aesthetics,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does not form a set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 system, but exists in a broad aesthetic culture form. Accordingly, it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 aesthetics in its clear concept and strict logic, but mainly in poetic discourse. As two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cultural form and poetic discourse not only have prominent national character, but also make aesthetic cognition and actual artistic experience highly consistent, which still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iticism toda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人才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研究”,项目负责人:马睿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彦琴;叶浩生;;人格: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解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冯宪光;美学从西方到中国的“理论旅行”[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涂平荣;;孔子行政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志超;;浅析古代希腊社会的演说传统[J];沧桑;2006年01期

4 陈思和;试论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中的恶魔性因素[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4期

5 耿强;性别政治与翻译的忠实[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胡炼;孔子与柏拉图美育观之比较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郭俊义,薄振峰;契约自由之源探讨[J];河北法学;2004年04期

8 王金元;;伊壁鸠鲁的社会观[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精科;“自然”在人类诗学观念中的变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张祥云;人文教育特点新探[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唐嘉荣;;左脑型教育导致道德危机[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6 钟锦;康德哲学语境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余泽娜;经验、行动与效果的彰显[D];复旦大学;2005年

8 陈长书;《国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刘军平;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任晓燕;从隐形之诗到显形艺术——论马利坦诗学理论中的诗和艺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3 戈士国;希腊哲学原始结构的生成[D];河南大学;2003年

4 张高宏;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学及其对海德格尔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5 杜晓莉;《景德传灯录》同义名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张社列;徐锴《系传》对字义的再阐释[D];河北大学;2003年

7 林丹;熊十力“体用”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尤强;文学艺术中的非理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莫武兴;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D];广西大学;2004年

10 冯阳;论《红楼梦》的潜意识描写[D];内蒙古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立勇;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文艺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动态·信息[J];戏剧艺术;2010年01期

2 彭修银;刘毅青;;中国现代美学传统之发掘[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2期

3 张坤;;文艺美学视域中的“第二自然”论析[J];名作欣赏;2010年08期

4 杨林;;哲学的主题对西方现代美学史写作的指导[J];理论月刊;2010年03期

5 张弓;;蒋孔阳:新实践美学的奠基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文传系;;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综述[J];美苑;2010年01期

7 皮朝纲;姚振;王振东;;2008年度国内宗教美学研究寻踪[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林超然;;桑塔格“反对阐释”理论的文化认同[J];文艺评论;2010年01期

9 高楠;;在生存的有机整体性中释美[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1期

10 马超;;摆脱美学学科困境的新尝试——评郭昭第《审美智慧论》及其创新意义[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古风;;20世纪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方法反思[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长青;;“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打开《文心》理论体系的钥匙[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谢金良;;转型时期审美文化研究如何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薛富兴;;中国美学深化的三个问题[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邹华;;四象三圈:中国美学原点解析[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志荣;;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资源对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价值[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柯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跨文化美学片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陈水云;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建构[N];文艺报;2010年

3 汉滨区双龙镇桥山小学 姚光武;中国文人的“陋室”情怀[N];安康日报;2010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 袁济喜;曹操之谜的人文追寻[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霍玉菡;法蓝瓷陈立恒:“杝”、“FRANZ”和“海鸥”的故事[N];中国贸易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高宏亮;品牌,这样铸就[N];太原日报;2010年

7 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N];美术报;2010年

8 杨少文 记者 李江敏;大型民族歌舞《敦煌韵》在昌演出[N];南昌日报;2009年

9 田川流;建立中国特色的艺术学[N];文艺报;2009年

10 王晓君;瓷界泰斗王锡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2 张胜冰;西南氐羌民族审美观念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军锋;审美与救赎[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刘旭;中国音乐电视的美学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柳玲;电影演讲:修辞学与美学的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孟娟;论服装设计的意境表达[D];苏州大学;2009年

5 穆宝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极简风格坐具中的研究与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莉;“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7 朱玉芬;莫里斯·魏兹“反本质主义艺术观”批判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苏姗姗;大学师生课堂交往的美学价值研究—一种人种志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林非;论许地山创作的回归意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艳华;中国画论中的“简化”意识及其艺术表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95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95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