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刘纲纪实践美学观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

发布时间:2019-01-08 14:48
【摘要】:刘纲纪的实践美学观以实践本体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自由论为理论核心,以审美反映论为艺术本质,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美学问题域。刘纲纪对中国美学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实践美学观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把美定义为实践对自然的改造所取得的自由,这有着明显的人类中心论特征;况且,用自由的哲学含义去界定审美活动并不合适;至于力图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中规定美的特性,认为美是人类物质实践的产物,又是人的个性才能自由发展的表现等观点,暴露出了刘纲纪美学中存在诸多难以圆说的地方。
[Abstract]:Liu Gangji's aesthetic view of practice is based on the ontology of practice, takes the theory of creation freedom as the theoretical core, and takes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reflection as the artistic essence. The three forms a complete field of aesthetic problems. Liu Gangji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but his practical aesthetic view also has some unavoidable defects. For example, the definition of beauty as the freedom obtained by practi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ure has obvious anthropocentrism characteristics, moreover,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define aesthetic activities by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freedom. As for the point of view that beauty is defined in the un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 man and natur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beauty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material practice and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personality's ability to develop freely. It exposed many difficult points in Liu's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杭州商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武定;城市美学之二[J];规划师;2000年05期

2 余永红;;中国传统人格类型与绘画艺术审美特色[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4期

3 张完硕;试论《宣和画谱》的美学思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刘正国;论诗的变形方式[J];江汉论坛;1999年07期

5 汤军;柳宗元诗文中的佛禅意趣[J];江淮论坛;2004年06期

6 胡元坎;意境新论[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胡遂;孤·峭·人·格·与·荒·寒·境·界──论柳宗元山水诗文中的独特禅意[J];求索;2000年02期

8 曾利沙;论翻译艺术创造性的本质特征——从译者主体思维特征看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典型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朱刚;多声部的实践美学——李泽厚与刘纲纪实践美学之比较兼谈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王炎松,庞辉;试论传统民居的审美意境[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磊;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孔富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翠萍;东西方艺术设计本质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吕杰锋;数字化艺术设计略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易西多;城市景观的造型原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陆江艳;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方志凌;数码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闸文媛;论桂北少数民族艺术的创生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杨薏;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白亮;民间美术的传承及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黄欢;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中性化人物[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10 马明杰;布洛克艺术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时;;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2 阎国忠;;美·爱·自由·信仰[J];学术月刊;2011年02期

3 鲍俊晓;;萨特论审美喜悦[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谢雪莲;;艺术在消亡与涅磐之间——谈席勒美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及其现代批判[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邱艳艳;张二艳;;论爱与美的相通性[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玉能;;中国美学如何跨入21世纪[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3 ;全国美学会议学术报告会结束继续分组讨论美育等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古风;;20世纪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方法反思[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主席团名单[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7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韩晓玲;执著追求“精神的美”[N];湖北日报;2011年

2 李松;实践美学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报;2007年

3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赵洪杰 实习生 吴君 朱婷;没有不可超越的美学,但马采的理论不会过时[N];南方日报;2011年

5 常芳 中南民族大学;东西互补引导美学未来走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N];光明日报;2001年

7 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考察[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石长平;刘纲纪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贾玮;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智伟;中国传统山水美学的人生“优存”意味[D];郑州大学;2005年

2 马林刚;席勒美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燕;魏晋士人的自由审美及其心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莉萍;生命美学与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裴昌胜;道家自然范畴的美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苏绪丽;中国审美文化“尚清意识”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7 于U,

本文编号:2404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04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e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