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明“闲赏”生活美学意境的营构
[Abstract]: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culture of "leisure appreciation" was highly developed, and the literati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esthetic conception of "leisure appreciation", which was manifested in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long thing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ings" and "me". The proportionality of "thing" and "thing" opens up a realm of aesthetic life. Among them, what they want to express, is a kind of deliberately alienated, resists the "secular world" the person's life sentiment, uses this as avoids the disaster the whole body, self-cultivation life stronghold. However, in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transcendence, they can not extricate themselves from worldly pleasure. The Qing Yi and Gao Kuang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ideal of the literati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it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spiritual statute of their own.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王颖;;真景物与真感情——辛弃疾田园词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欧鸥;孟祥彬;;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移天缩地”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4 韩立平;论张炎对陶渊明之接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方建勋;;论邓石如篆刻的气象[J];书画世界;2012年02期
6 孙江南;;试论李煜悼亡诗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郑艳霞;;情以景幽——论柳永词中的景物描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王金良;;花海悲情——解读张可久散曲中的花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康莉;;一枝一叶总关情——李煜词的情感特色及成因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郭捚;;网络审美文化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莹;刘丽华;;古典诗词的鉴赏视野与能力训练[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4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马俊芬;宋词与苏杭[D];苏州大学;2011年
7 马丽敏;俞樾文学创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李志欣;现代企业境界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10 赵琼琼;汉末魏晋“缘情诗”审美经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悦笛;;儒道生活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的原色与底色[J];文艺争鸣;2010年13期
2 陈雪虎;;生活美学:当代意义与本土张力[J];文艺争鸣;2010年13期
3 王尚寿;洪毅然美学思想的特点[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4 刘亚男,余作胜;意境审美心态四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5 常娟;试论庄子自然美学思想对“意境”理论的启发[J];艺术百家;2005年02期
6 张毫;;生活美学:从中西文化的比较视角出发——读《生活美学价值新论》[J];学术交流;2009年04期
7 王确;;茶馆、劝业会和公园——中国近现代生活美学之一[J];文艺争鸣;2010年13期
8 薛富兴;意境初探[J];楚雄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9 姜仁达;李渔生活美学思想述评[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3期
10 王兴华;中国美学“意境论”新探[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徐大威;;试论审美形态的特定性——审美形态及其相关易混概念辨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南南;;生命本体的反省与忧虑——中国古代惆怅审美范畴研究提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昌舒;;论中古时期出处思想的演变及其审美意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宛小平;;金岳霖《知识论》中的美学思想初探[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悦笛;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N];光明日报;2009年
2 刘悦笛;生活美学:全球美学新路标[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4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5 老愚;北京人上海人的眼神让我害怕[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6 陈思勤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当代中国美学“生活论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刘悦笛;走上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10 记者何兰芳;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圆满闭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2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民;禅宗思想的美学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杨晨;中国现代美学中“意象”、“意境”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莉萍;中国美学中“生活性”审美特征向当代“生活美学”的演绎[D];山东大学;2012年
4 亓吉亮;革命语境下的“生活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淑锋;张竞生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全会;宗白华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慧;《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晓兰;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林青松;审美的弱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余沛泓;德塞都的日常生活美学及其当代文化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4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0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