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智的直觉与审美境界——牟宗三心体论的拱心石

发布时间:2019-01-20 19:47
【摘要】:道德意志自由本体能否"呈现",人对此本体是否具有"智的直觉",是20世纪新儒学理论代表牟宗三与康德对判的中心论题,也是牟宗三新儒学核心之心体论拱心石。这一争论聚焦于心体是否可能以"当下顿现"取代对未来的信仰。牟氏的心体圆顿缺乏实践中介而终究落实于心体自身的审美境界感,并以更为自觉、强烈的现代性时间观批判重构了康德判断力批判。牟氏道德哲学及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的现代性意义实质是美学性的。牟宗三哲学的美学性质是超出牟氏儒家伦理本位情结并被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与中国美学史均忽视的一大课题。牟氏坚持道德心体超出审美境界的本体"呈现"与"直觉",实际突破了通常囿于艺术形式美与情趣生活美的美学视域而凸显出作为伦理行动的美。牟氏的道德理想主义心体论复现并发展了作为中国儒家美学深层代表的伦理行动美,而中国美学研究长期以道家美学及艺术学研究为主干。牟氏围绕伦理审美境界对心体意向宏大而精微的研究,客观上为20世纪中国美学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并成就了一种根基于中国传统的元美学。
[Abstract]:Whether the Noumenon of moral will can be "presented" and whether people have "intellectual intuition" on this Noumenon is the central topic between Mou Zongsan and Kant, the representative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also the core of Mou Zongsan's New Confucianism. The debate focuses on whether the mind can replace faith in the future with the present. Mou's heart and body circle lack of practical intermediary and ultimately implemented in the mind body itself aesthetic realm, and with a more conscious, strong critique of modern time reconstruction of Kant's judgment criticism. Mou's moral philosophy and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sychology are aesthetic in nature. The aesthetic nature of Mou Zongsan's philosophy is a major subject which goes beyond the ethical complex of Mou's Confucianism and is ignored by both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Mou insists on the ontology "presentation" and "intuition" of moral mind and body beyond the aesthetic realm, which actually breaks through the aesthetic horizon which is usually confined to the beauty of art form and life and highlights the beauty as an ethical action. Mou's theory of moral idealism reappears and develops the beauty of ethical action as the deep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onfucian aesthetics, while the study of Chinese aesthetics has long been dominated by the study of Taoist aesthetics and art. Mou's great and subtle research on the intention of mind and body around the ethical aesthetic realm objectively provided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achieved a kind of meta-aesthetics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民,彭玲;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王艳;谢军;;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张传文,张红;试论道德与法律的矛盾运动——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分析对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孙淑萍;;高校生态德育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9 李明宇;李丽;;科教兴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10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少静;;国际化进程中的北京农学院主体意识探微[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杜秀娟;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炜;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金融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陈则孚;知识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皮立波;现代都市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杨庆媛;中国城镇土地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9 贺朝霞;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邹铁力;中国共产党的私营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一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谢卫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仁涵;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6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刘雪屏;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于民;在中世纪和近代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涂晓敏;泰国军人政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10 赵守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人本管理模式的哲学思考[D];郑州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克立;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05期

2 黄克剑;;“时代的生命”与“文化寻根”——评牟宗三《中国文化的省察》[J];读书;1986年11期

3 ;编后絮语[J];读书;1986年11期

4 包遵信;;儒家思想和现代化——新儒家商兑[J];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5 ;近期台湾哲学论文选目[J];哲学动态;1987年08期

6 ;近期台湾哲学论文选目[J];哲学动态;1987年02期

7 景海峰;;当代儒学思潮简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8 方克立;关于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几个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04期

9 郭齐勇;;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困局[J];东岳论丛;1988年04期

10 韩强;;现代新儒学研究[J];哲学动态;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亦男;;从牟宗三先生的朱子研究探讨朱子思想中的现代性[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洪修平;白欲晓;;关于中国哲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3 张学立;;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的意义[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4 贡华南;;科学在中国人性命中的位置——二十世纪专业哲学家眼中的科学[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再林;;一种面向事物本身的伦理学如何可能?——关于舍勒、儒家及麦金太尔的伦理学(论纲)[A];“现象学与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现象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梅约翰;;道}q,

本文编号:2412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12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