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大美学观论纲
[Abstract]:......
【作者单位】: 曲阜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 曲阜师大语言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洁;;张衡美学思想初探[J];理论月刊;2009年06期
2 夏涛;;先秦儒家乐教的美育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世纪桥;2008年20期
3 孙薇;;三教所唱,各有所尚——认识佛道儒家音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4 孙琪;;徐复观论儒、道艺术精神之会通[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5 陆海明;关于文学、美学和科学的断想[J];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6 吴小超;以相对论为例探讨自然科学理论的美学观[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尚延龄;尚缨;;美学主体间性“转向”商酌[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袁丽;;三岛由纪夫小说美学探微[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9 薛磊;江守义;;“生命”美学观——沈从文的文学批评[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余湘萍;;从《禽兽》看川端康成关于“死”的美学观[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杰;;明清时期在华天主教在同性恋问题上与中国的文化差异[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2 张祥龙;;重建儒教的危险、必要及其中行路线[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茂泽;;论儒家的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4 钟金雁;;略论先秦两汉时期儒家的贫富观及贫富调整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克明;;浅析董仲舒义利观之承前启后[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业新;;传统人文资源和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对象[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杨燕江;任盈畅;;儒家“和谐”经济伦理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以中国企业在苏丹为例[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杜维明;;儒家人文主义中的社会、个人和人类-宇宙观[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孙彩燕;;儒家“孝悌”观的当代反思[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10 马鸿增;;“写画”美学观论纲[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06级博士 沈萌;儒家的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2 刘敏;弘扬儒家自省文化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N];青岛日报;2010年
3 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田辰山博士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 中央民族大学 牟钟鉴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 杜维明 计海庆译;再看儒家世界观[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庞朴;儒家的“忧”与“乐”[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宣讲人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陈少峰;改进性的批评与理想化的批评[N];北京日报;2007年
6 谢少常;利人与利己的智慧[N];电脑商报;2008年
7 马登雨 山东省东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略谈儒家“义利”思想的积极意义[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8 干春松;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角色[N];光明日报;2001年
9 云南省中华传统道德研究会 执笔: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曼;儒家“诚信”思想与职业道德建设[N];云南日报;2005年
10 安乐哲 美国夏威夷大学;儒家的角色伦理和人格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益洙;中国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白春雨;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3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的解体(1895-191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皮伟兵;先秦儒家“和”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亲霞;先秦儒家君权思想的历史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陆建猷;《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D];西北大学;1999年
10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婷;论徐复观“为人生而艺术”的文艺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郑瑛;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现代价值[D];浙江大学;2009年
3 黄小波;儒家天人观的逻辑发展[D];苏州大学;2008年
4 邱瑛;论儒家民本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振华;“孝”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赫楠;儒家人才思想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王静;儒家和合思想对日本企业教育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向荣;儒家情理文化的艺术载体[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杨慰;政治思想制约下的先秦儒、法学派求富思想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10 何永强;《郭店楚简》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16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1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