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审美中的直观性问题研究
[Abstract]:Aesthetic intuition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in artistic aesthetic activities,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ability to grasp and comprehend artistic images without thinking. From ancient rock painting, music, painting to contemporary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artistic beauty directly acts on our aesthetic organs, is the feeling of aesthetic subject beauty, it can be said that intuitive aesthetics is accompanied by artistic activities. " The theory of "present quantity" was put forward by Buddhism, which is the only way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of intuitionism. Mr. Yang Zhaoshu, a music aesthetician, combines the present quantity with aesthetic intuition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uitionistic problem in artistic aesthetics by using the theory of perceptual quantity, and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grasping the emotional environment of present qua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aesthetics, thus further introducing Buddhist philosophy into the scope of theoretical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学院;
【基金】:西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10YZZ08
【分类号】:B83-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燕迪;;偏激的洞见[J];读书;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浩;;肖斯塔克维奇钢琴音乐风格的审美特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2 万晶晶;;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再思索——从茵加尔顿、杜夫海纳与伽达默尔的矛盾谈起[J];北方音乐;2011年05期
3 胡珊珊;;西方音乐审美理论的演变——简述从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音乐审美的发展历程[J];北方音乐;2011年05期
4 陈喜红;;阿多诺音乐社会学观批判[J];才智;2008年02期
5 董莹;;解读穆索尔斯基音乐创作中的民主性与民族性[J];才智;2010年30期
6 余大卫;浅析音乐审美情感性的产生条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朱迪光;;新时期船山文学研究之得失及其展望[J];船山学刊;2009年01期
8 张良宝;由十二音作曲法引发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颜家佳;;论音乐的意义[J];大家;2010年22期
10 王彬;;论音乐的情感[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迪光;;新时期船山文学研究之得失及其展望[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2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向迎春;;音乐教学切勿买椟还珠——论趣味性教学的四大误区[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罗希;普慧;;现量论音乐审美问题研究[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屠艳;亚纳切克的歌剧《卡佳·卡巴诺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郏而慷;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张丽;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高拂晓;期待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7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8 朱琳;对珀·纽加德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层次化结构”技术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张璐倩;黑格尔音乐美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李涛;陈怡交响乐作品中的“多重结构”解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妍;对“历史过程”的释义学追问[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2 刘莉;“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3 王欢;论流行乐坛的翻唱[D];河北大学;2009年
4 马二红;威尔第歌剧的创作特征及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5 董军强;于润洋音乐阐释美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绮;认知心理学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昀;论原生态民族音乐创作中的美学呈现[D];云南大学;2010年
8 单金龙;音乐美感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徐杰;《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的横向拓展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关彦;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晶;现量说:从佛学到美学[J];学术月刊;1994年08期
2 朱雪里;;浅谈艺术审美[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3 徐宏力;自我论与“真我”观——中西审美主体意识管窥[J];文艺研究;1991年01期
4 映白;“文学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吴海庆;王夫之现量说美学的阐释学解读[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彭伍新;;意趣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7 徐新;艺术审美对象的结构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8 杨士忠;;整合论——对艺术创造过程的一种理解[J];晋阳学刊;1988年03期
9 古建军;艺术本质新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10 盖光;自然生态艺术审美的生成性特征——以中国美学为例[J];思想战线;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志强;;试论艺术与审美的本体论差异[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6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8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胡健;;城市建设中的美学问题——以淮安市为例[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10 言恭达;;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转型与文化自觉[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煦寰;美学需要走向行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彭锋;所有自然物都是同等的美?[N];科学时报;2006年
3 宋生贵;乡土情结的文化美学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贾媛媛;美学:从艺术哲学走向文化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5 陈遵沂;哲学式沉思与审美式沉思的相通相融[N];光明日报;2002年
6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7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8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9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10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志国;审美的观念——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始基[D];山东大学;2010年
3 赵东;自然之道与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4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音昊;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几点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进;自我的转化与审美主体的生成[D];贵州大学;2006年
3 李茂叶;魏晋玄学名教与自然之辨的美学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建玲;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闫伟伟;迪基的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王宁;审美历时性发生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南涛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吕静;游戏的美学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妍;身体,审美的存在——梅洛—庞蒂身体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徐宁;蒋孔阳美学思想中人的主体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7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2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