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的历史:从道德社会到消费社会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建龙;卢卡奇“总体性”范畴述评[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2 张丽玲;“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之理论与实践源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恒;辩证法的生存论暨存在论旨趣──解读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周宏;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流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吉洪武;经济全球化与“两个必然”的历史命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刘森林;近代主体观念的社会性重建[J];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7 赵晓丽,苗王君;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郑召利;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的重新探索[J];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9 李庚香;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J];长白学刊;2003年01期
10 许玲;;消费社会视阈下的电视广告——基于鲍德里亚早期的消费和媒介文化思想[J];理论月刊;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鹏;;消费价值体系与消费社会的产品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2 黄旦;丁未;;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徐明宏;;夫妻同悦的理想与现实——论女性的性和家庭角色的转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尤游;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区的角色分析[D];上海大学;2006年
3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4 张苹;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5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9 吴学平;王尔德喜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琦;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张惠君;消费文化视阈中的近年国产票房电影[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俊;时代愿望的本真洞明[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瑞玉;小城镇社会消费分层及其消费主义倾向之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5 陈振益;中国现代家用休闲汽车储物空间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宋明华;吕西安·戈德曼悲剧观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王春平;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品格的叙述与展示探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杨帆;论网络传播中的群体心理[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笛;后现代话语与当代中国影像媒介的传播[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毅;照亮深渊——审美主义批判[J];文艺评论;1989年04期
2 邹定宾;在道德与知识之间的救赎承诺——论康德审美主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3 龚山平;康德与席勒审美主义思想比较[J];浙江学刊;2000年01期
4 周仁政;审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5 刘悦笛;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审美主义思潮论[J];思想战线;2001年06期
6 陈学祖;论中国审美主义诗学传统的形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4期
7 莫运平,顾亚娟;尼采审美主义与基督教救赎说之比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简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张辉;现代审美主义问题的政治特性[J];文艺研究;2003年01期
10 董希文;矛盾与悖论——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文论发展滞后探因[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建昌;90年代文学理论的发展[N];文艺报;2000年
2 康志刚;重申文学精神[N];湖北日报;2001年
3 刘致榕;审美现代性与审美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何卫东;“纽约时报书评”及其他[N];光明日报;2002年
5 谈瀛洲(复旦大学);书评与公正有关[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6 陈雪虎;审美与文学[N];学习时报;2002年
7 黄卓越;前后七子文学运动与明中晚期社会转型[N];光明日报;2003年
8 石涛 文;喧闹时代的独特声音[N];经济观察报;2004年
9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钱中文;躯体的表现、描写与消费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晖;现代诗学中的审美主义:中国与西方[D];苏州大学;2003年
2 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丽丽;都市里飘逸的灵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曹元华;西方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侯春菊;艺术拯救人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5 包颖;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著现代文章[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帅彦;忧患与焦虑纠结的灵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汪伟;汪曾祺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剑萍;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海霞;康德“趣味”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6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3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