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非主体论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贻凡;探讨东方美学与艺术的当代价值——首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2 赵建军;美:代码与意蕴的破译[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周宪;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J];哲学研究;200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论审美经验中的“距离”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陶清;究竟应当以怎样的历史观指导我们的研究——兼与蒋大椿教授讨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3 程颖;;对电脑艺术的几点认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潘啸龙;;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赵涵;;后现代的滑稽戏——论网络时代的戏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6 邵秀芳;;反讽的影像——由新批评到解构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黎志萍;;哲学解释学对译者地位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曹雪立;;解读西方“神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9 王静媛;;简论伽达默尔解释学运用于翻译研究的利与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10 王炳社;;形式思维与艺术创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姚晓鸣;;希腊女神的女人角色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颜水生;;历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说“种的退化”主题新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农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李德昌;;信息时空与信息力学[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政;;由楚帛书、楚辞看楚巫文化与美学发生学[A];中国楚辞学(第十一辑)——第十二届中国屈原学会年会暨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春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诗性智慧的历史透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刘明华;;审美距离中的田园之乐——从王绩《野望》、王维《渭川田家》谈起[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二辑)[C];2006年
9 张再林;燕连福;;从经验到体验:现代西方哲学的彻底经验主义转向[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叶;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诗性”魅力[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冯素娟;服装平面广告图形的同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皓s,
本文编号:2536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3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