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学热”的重新审视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翁瑜;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独特个性[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李洲良;阐释的权利:《公》、《z@》释例举隅——春秋笔法与今文经学(上)[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7 杨丽萍;东西方文化比较:论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李建盛;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胡吉美;;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诠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王珂;论回文诗的文体源流和文体价值[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美卿;;论《诗经》的忧患意识[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李金坤;;《诗经》忧患意识原论[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3 张天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田彤;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D];四川大学;2003年
9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鸿英;论老舍小说的三重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誉;童话写作中的幻想新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吴小平;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南松;英语格律诗汉译方法回顾与思考[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6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程远;王蒙审美理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凌;王国维的“境界”理论[D];西北大学;2002年
9 刘敏慧;八十年代末以来女作家“家庭小说”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辛玉彤;嵇康美学思想新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建平;;后文化研究时代的美学[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2 韩书堂;;中国美学研究的纯粹性批判与整体性建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振复;;一个“布衣学者”的学术自述[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4 吴海庆;;论早期吴越审美文化中的江湖与剑道——以《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世德;;刘再复论李泽厚美学思想的重大意义——读刘再复新著的心得体会[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6 赵洋;;感性的超越与当下的顿悟——张彦远“妙悟”观的再审视[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7 郭勇健;;在传统文论与现代美学之间——梁启超美学思想新探[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8 曹佳丽;;浅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表现性特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9 曹谦;;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以“实践”概念为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向峰;;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鹏周;;新中国六十年美学研究历史回顾[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6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7 薛富兴;;中国美学深化的三个问题[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全国美学会议分别召开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9 郭沫若;;致中国美学史资料编选组(一函)[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10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徐宗文;美学与“诗性的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高建平;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记者 韩晓玲;执著追求“精神的美”[N];湖北日报;2011年
5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潘欣信;美学何处寻?[N];美术报;2010年
7 王毅 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N];文艺报;2005年
8 小雷;山西美学学会学术研究成果丰硕[N];太原日报;2011年
9 李松;实践美学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董刚;“隐秀”美学观的成熟与中古自然主义哲学的兴盛[N];贵州政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2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5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8 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D];复旦大学;2007年
9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东阳;自然美:从本质论走向生态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潇婧;中国美学精髓[D];安徽大学;2007年
3 蒋信伟;老子“五玄”的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薛显超;论“游”——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李长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圣静;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清”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杰;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建构[D];郑州大学;2007年
8 张鑫;宗白华中西比较中的“世界美学”视野[D];西北大学;2006年
9 卢花;论魏晋美学中的自然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8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3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