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废主义与审美现代性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政文;;康德的审美现代性设计及对后现代美学的启示[J];文艺研究;2010年11期
2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三个矛盾命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3 施锐;;西方近代美学影响的焦虑——读张政文教授《西方审美现代性的确立与转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8期
4 杨杰;;新时期以来审美现代性的理论反思[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5 蒋楠;;审美现代性及其超越[J];枣庄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李进书;;审美现代性:交往理性的一个重要中介——哈贝马斯的审美现代性思想[J];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01期
7 彭文祥;;理论与阐释:审美现代性研究三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闫寒英;;中国式审美现代性与网络娱乐文化[J];学习月刊;2010年06期
9 周宪;社会理论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杨慧;;新思想资源的开启——读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光;;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兼论转型期中国美学研究的当代意识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3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杜安;王国维形式美学观念的现代性追求[N];贵州日报;2008年
4 胡友峰;如何研究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2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4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霍炬;反审美的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宁;德意志造型美学中的古典意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张中;直觉与审美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玲;《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谷鹏飞;艺术何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唐桃;尼采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瑶青;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李平华;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席勒美学[D];南昌大学;2005年
6 韩慧;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成因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段圣玉;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现代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谢许航;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晓男;西方美学精神现代转型视野中的波德莱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李文波;席勒“游戏冲动”的三种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8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3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