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实践美学观的产生及其引发的争论——从对立、排斥走向对话、汇通之一

发布时间:2019-09-22 17:40
【摘要】:纵观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史,实践美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美学的产生、发展和由此引发的论争,不仅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建设的实绩,也有助于反思当代美学发展的各种可能。此外,对实践美学的理解与反思也能够从美学的视角、“理论热”的视角召唤我们再次想象与重构这段历史,进而丰富、加深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与认识。作为一个多少有些随意的命名,实践美学只是宽泛地统摄了一些有认同实践共识、较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流派尚有不少的差距。实际上,在实践美学产生的时候,不但有实践美学反对者的声音,也存在着实践美学内部的诸多分歧、矛盾和论争,这也构成了我们理解实践美学的前提。文章梳理了实践美学的产生、基本观念及其引发的争论:有反对者对实践美学的反驳;有实践美学内部的相互质疑和对话;也有萌芽时的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挑战。论者认为,实践美学以实践观为核心基本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命题、体系,能够解释许多审美现象,是中国当代美学取得的不可忽视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自相矛盾和忽视个体的缺陷,需要认真对待这些缺憾。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B8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恩寰;评美学研究中的几种实践观点[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2 蔡仪;论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自然人化”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探(下篇)[J];文艺研究;1982年04期

3 李泽厚;王德胜;;关于哲学、美学和审美文化研究的对话[J];文艺研究;199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李涛;;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朱立国;;从“羊人为美”看李泽厚的图像美学尝试——读《美的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李耀威;;“俗”与“不和”——作为中国美学发展的一种动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8 陈寿富;高师现代写作课教学视角问题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陈默,金艳滨;论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文化意义[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舒携溺;舒挽溺;;人类精神是艺术创新之魂——兼论形象思维与艺术形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4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5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e,

本文编号:2540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40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4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