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阐释与文化批判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分类号】:B8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毛崇杰;后现代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丁来先;;美学生态人与新浪漫精神[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南平;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7期
2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陈力,陈志鑫;卢卡奇“物化”理论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梅向东;张恨水的“四不像”与其通俗文艺范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梅向东;“后新时期”—— 一个非历史性的概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金民卿;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宋霞;国外学者对科技和高科技问题的研究——由内在论向外在论的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徐小立;秦志希;;广告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田维绪;;贵州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社会学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杜云南;;城市·消费·文学·欲望[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葛庆;;中国手机色彩趋势的纵贯式研究(2006)[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6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春秀;《三联生活周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8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虹;90年代中国电视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董小玉;暮色中的寻找[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莉;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强;余华《兄弟》流行现象解读[D];同济大学;2008年
3 肖彬;耐克电视广告的符号化现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段恺;论作为现代艺术表现的反讽[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亚平;论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陈仁丽;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世讴;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前瞻[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来先;自然保护中的“美学生态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贺晓武;;文学虚构的人类学根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力 ,黄南珊;论鲁迅在喜剧理论史上的贡献[J];学术界;1987年06期
2 蒋连杰;自主性与开放性——西方文论界论战的一点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3 邵桂兰;论“淡化性剧作”[J];艺术百家;1988年03期
4 孙钧政;老舍文学语言理论阐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1期
5 Ch.伯格 ,吴芬;艺术的消失:后现代主义争论在美国[J];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07期
6 艾煊;《一声叹息》的一声叹息[J];当代外国文学;1991年04期
7 姬少军;;韩礼德的调组信息焦点理论及讨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8 王佳泉 ,唐海龙;艾柯“十大代码”理论的读解与批判——电影符号学理论阐释[J];东疆学刊;1992年02期
9 德恒;《喷画造形艺术》评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10 张德祥;评张志忠的“莫言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曹子西;;北京史研究与首都两个文明建设[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3 董学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冯乃康;;历史定位与理论阐释——深入《徐霞客游记》文学研究的两点思考[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周珂;王权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环境法制创新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前瞻[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经济科技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2)——浙江省若干县(市)经济科技互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叶德磊;;行政扩张与管理低效率:经济学视角的解析——有关科学政绩观的一种理论阐释[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8 关瑾;段卫斌;陈震邦;;产品设计的一种理论阐释[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汪凤炎;郑红;;良知说:一种适合解释品德学习迁移的理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光荣;;二维度词源学的普适性[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向阳;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陈淳;增强考古报告的科学性[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苏旗;厚重 少儿出版[N];光明日报;2002年
5 记者刘喜梅、肖林;社会科学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N];人民日报;2002年
6 艾秀梅;世纪初的美学新视窗[N];文艺报;2002年
7 马绍孟(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实践前沿和理论前沿的重要成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8 王杰;孔繁森精神:领导干部的价值追求[N];学习时报;2002年
9 夏光;环境政策创新的理论阐释[N];中国环境报;2003年
10 林华瑜;灾难性事件中的文化重铸[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坚;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溯源[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t熁,
本文编号:2544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4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