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存困境与情感救赎——李泽厚“情本体论”探析

发布时间:2019-11-11 08:30
【摘要】:出于对现代人生存意义问题的关注,李泽厚提出"情本体论"。将现实情感作为个体生存归宿是"情本体论"的核心内涵。"本体之情"包括世俗人间情和宗教审美情,具有积极、平宁、愉悦性质,它们不是原发情感,而是"心境体验"。"心境体验"是"时间性情感",作为"时间性情感"的代表,"珍惜"是"情本体论"的核心范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文初;;本体之情与生存的诗性言说——论李泽厚的“情本体”[J];文艺争鸣;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马育良;先秦儒家对于“情”的理论探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叶旦捷;《聊斋志异》美学思想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詹向红;;“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孙芳;宋词流派研究述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钱善刚;杜宏春;;李泽厚论现代新儒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贾小青;;试析康德的“美的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韦大文;;《黄帝内经》中“味”与气、阴阳、五行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刘志光;;东方和平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特质[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科;;自然辩证法界“为国服务”的历史必然性与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曾继耘;;略论两汉经学对古代封建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有f;;葫芦里藏的什么药?——简论葫芦文化与中医学[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10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磊;道家哲学影响下的中国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星;荒诞世界中的诗性语言[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小龙;;李泽厚美学体系质疑[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韩小龙;;李泽厚“积淀说”新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贾晋华;;走进世界的李泽厚[J];读书;2010年11期

4 刘悦笛;;素描李泽厚[J];文艺争鸣;2011年05期

5 张志扬;;李泽厚与“审美代启蒙”[J];文艺争鸣;2011年05期

6 杨斌;;李泽厚学术年谱(下)[J];东吴学术;2013年03期

7 韩小龙;;李泽厚美学原点探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余春丽;;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李泽厚[J];东吴学术;2013年06期

9 索斌;李泽厚“积淀说”社会历史成因初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1999年03期

10 温玉林;;李泽厚“积淀说”的历史成就与局限[J];学理论;2013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平;;“审美代宗教”说的文化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悦笛;从“人化”启蒙到“情本”立命:如何盘点李泽厚哲学?[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李泽厚 刘绪源;从“度”到“美”:与李泽厚对话[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舒平;一代启蒙者的悲剧情结[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程洁;李泽厚:没有过时,未被超越[N];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怡;李泽厚心理本体论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2 李倩;简论李泽厚的美学思想[D];新疆大学;2009年

3 施依秀;李泽厚学术思想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吕佳翼;李泽厚历史本体论批判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5 陆肖智;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的重心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维;李泽厚“新感性”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赵炯俊;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美学思想[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钰滢;李泽厚近二十年美学思想的变化与坚守[D];暨南大学;2013年

9 于丽芬;李泽厚“情本体”探微[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朱仁金;康德与李泽厚:西方美学中国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9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59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1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