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审美心智结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福星;王朝闻美学思想述评[J];美术观察;199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振雨;;王朝闻美学的辩证融合的思维方式[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坎勒,高波;建构体验引导——对大学美术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郝春燕;王朝闻审美关系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宗泽;近三十年王朝闻美学思想研究的问题阈[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波;;略析审美心智结构[J];电影评介;2007年07期
2 侯博;;试论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创造性[J];湘潮(下半月);2011年03期
3 王焱;;论庄子“与物为春”的审美体验[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倪建电;谈审美体验[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5 王苏君;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6 安萍;王瑾红;;论偷窥中的审美体验[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7 黄河清;廖三贵;;精神分析学与审美愉悦[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8期
8 雷琨;;审美体验与艺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5期
9 谭佳;对“美”的现象学还原[J];求是学刊;2005年04期
10 欧阳翠凤;;审美态度新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张敏;;哈尼族聚落景观的美学思考[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董志强;;试论艺术与审美的本体论差异[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肖世敏;;一个违反科学的美感界定——与刘骁纯同志商榷[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政文;;康德人本主义美学中的生态关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涂仁标;;性感与美[A];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8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潘立勇;;阳明心学美学及其当代启示[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2 ;后现代视野下的“中心”[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3 王学海;美与当代生活的三大特点[N];文艺报;2005年
4 傅国涌;美学一样能直面生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5 肖瑶;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N];光明日报;2008年
6 盖光;论生存视域的深绿色“觉解”[N];文艺报;2004年
7 华光;审美价值的探索性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10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邓军海;美育三阶:善感、趣味与境界[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3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凌;个体的审美化生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东阳;审美体验之经验层面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7年
3 宁静;基于生理与心理平台上的审美体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傅玉玲;福柯的“生存美学”[D];厦门大学;2008年
5 董滨宇;天才观:康德、席勒与德国浪漫派[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谢兆树;康德主体性美学思想论纲[D];安徽大学;2002年
7 董红霞;“灵”与“肉”的审美和谐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卫元媛;走向人性存在的澄明[D];辽宁大学;2008年
10 张子郡;网络技术对人审美能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1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6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