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艺术审美异化批判理论探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健芝;;抵抗的全球化:在实践中思考[J];读书;2009年03期
2 朱国华;;灵氛理论的讽喻结构[J];艺术百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张舒;;从加缪的《局外人》看理性对人的禁锢与异化作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法兰克福学派文化观剖视[J];社会科学;1990年09期
2 范松楠;;论西方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车美萍;;欧洲文化工业批判之路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胡非玄;;“超级女声”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几点突破[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张殿元;;作为文化工业的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述评[J];世纪桥;2007年07期
6 王小岩;;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张毅;;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0年22期
8 向美霞;;中西“文化工业”之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传播;2011年03期
9 于濯;;灵晕的消逝——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J];理论界;2009年03期
10 王小岩;;艺术与人类解放——评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美学理论[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战生;;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郑素侠;;科技创新与文化业态的演变[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4 陈立旭;;重估大众文化的政治潜能——费斯克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分野[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罗锋;;寻找“物化”之旅:传播批判思想踪迹与语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文江;武文;;民间文化产业化的经济人类学思考——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双维度结构[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俞吾金;;访德散记[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8 关莉丽;;当代艺术生产研究关键词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9 张一兵;;后人学·无调哲学·否定的辩证法——阿多尔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现代转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10 范晓丽;;从“启蒙辩证法”到“为承认而斗争”———谈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的双重逻辑[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2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 王才勇 译;法兰克福学派在亚洲的接受史及影响[N];文汇报;2008年
3 ;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转型[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演讲人 刘润为;西方的文化工业[N];光明日报;2011年
5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6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 单世联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 南帆;关于文化工业的对话[N];光明日报;2001年
7 周穗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旗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周庆安;在文化工业的狂沙里淘金[N];广州日报;2007年
9 黄一芳;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上)(待续)[N];中华新闻报;2000年
10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代表人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4 陈士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D];扬州大学;2008年
5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8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9 郝相钦;社会变革的道德透视[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高海青;从物化批判到技术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雪平;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林力;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D];厦门大学;2007年
3 曹西萍;对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的思考[D];兰州大学;2008年
4 代海燕;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反思[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牛媛媛;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多重向度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天娇;流行文化的媒体制造[D];吉林大学;2008年
7 江怡;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悦;错位与回归[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孙磊;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观的生存论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邢一非;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观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2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6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