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别尔嘉耶夫的末日论美学思想
本文关键词:论别尔嘉耶夫的末日论美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尼古拉·亚历山大洛维奇·别尔嘉耶夫是俄罗斯宗教文化批评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涉及哲学、宗教和文学等在内的众多领域。别尔嘉耶夫在当今的俄罗斯和西方学术界都是研究的热点,而我国对他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别尔嘉耶夫的理论以宗教哲学为主,但他的美学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别氏吸收传统基督教思想中的“末日”理论,并赋予了崭新的意义。本文就以“末日论”为切入点,来系统评述别尔嘉耶夫的美学思想和具体的批评实践。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言,这部分介绍了别尔嘉耶夫的基本生平和理论贡献,以及他在俄罗斯和西方世界中的学术地位,并简述了他对我国当代思想界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以末日论作为研究的重心,为本文的进一步探讨找到了切入点。 第二部分是别尔嘉耶夫美学思想的内涵,这部分按照导言提出的切入点,主要从“个性”、“自由”和“创造”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别尔嘉耶夫美学思想的涵义,并指出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是他全部美学思想的出发点与核心。 第三部分是别尔嘉耶夫美学思想的特点,本部分从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别尔嘉耶夫美学思想的独特之处,认为他的末日论观并不是消极的等待死亡,而是一种积极的美学思想。 第四部分是别尔嘉耶夫的批评实践,这部分进一步从现实、文化以及文学的角度分析了别尔嘉耶夫对社会问题的评价。指出别尔嘉耶夫的积极美学观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理论,而是始终与俄罗斯的民族命运紧密联系着的。 第五部分是别尔嘉耶夫美学思想的成因,这一部分分别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来论述别尔嘉耶夫美学思想的形成原因。认为别尔嘉耶夫美学思想的形成与传统的宗教神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传播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六部分是结语,着重探讨别尔嘉耶夫美学思想对我国当代美学建设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别尔嘉耶夫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为我们今天的
【关键词】:别尔嘉耶夫 美学 末日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3-09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导言8-11
- 第一章 别尔嘉耶夫美学思想的内涵11-28
- 一、精神的解放与个性的呼唤12-15
- 二、主体状态与自由存在15-20
- 三、历史终点与创造活动20-25
- 四、核心概念是人的价值25-28
- 第二章 别尔嘉耶夫美学思想的特点28-35
- 一、积极的末日论28-30
- 二、生存客体的主体化30-31
- 三、对神学形而上学的否定31-32
- 四、批判奴性意识32-35
- 第三章 别尔嘉耶夫的批评实践35-41
- 一、对现实的批评36-38
- 二、对文化的批评38-39
- 三、对文学艺术的批评39-41
- 第四章 别尔嘉耶夫美学思想的成因41-46
- 一、人生追求与矛盾处境41-43
- 二、社会革命与思想冲突43-46
- 结语46-49
- 注释49-53
- 参考书目53-55
- 后记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别尔嘉耶夫的客体化世界批判[J];浙江学刊;2004年02期
2 雷永生;剖析俄罗斯之魂——论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文化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段慧;;从马克思主义到唯心主义——别尔嘉耶夫信仰转变的原因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李秀龙;两种自由[J];读书;1996年11期
5 张百春;别尔嘉耶夫神学思想概述[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马寅卯;;别尔嘉耶夫和俄国知识分子[J];博览群书;2002年04期
7 许为勤;别尔嘉耶夫的人格主义与存在主义、俄罗斯文化[J];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雷永生;;人神之间 别尔嘉耶夫的宗教人道主义[J];博览群书;2001年01期
9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兼谈国内别尔嘉耶夫研究的一个侧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唐圣;张波;;别尔嘉耶夫个体人格理论探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曹延;;漫议编排规范化与编辑审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5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闵南萍;;语言学、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7 杨玉东;;精品科技期刊审美价值构成原则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建珠;;论图书馆室内环境美[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能昌;;高校学报篇题的编排要讲究形式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洁;回归实事:政治的美学之维[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何树彬;“在家上学”挑战欧美学校教育[N];文汇报;2004年
3 青敏;德固赛的安全美学[N];中国质量报;2003年
4 张黔;物象美学的理论基础[N];光明日报;2003年
5 丰书;电影的美学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丁明豪;生活家靠美学营销实现产业突围[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北京日报;2003年
8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吴语 编译;我旅美学者找到非典病毒入侵细胞“门户”[N];大众科技报;2003年
10 幽兰女社社长 张乐华 博士;女人,美学,魅力小调侃[N];中国妇女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秋;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的现代性批判维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陈红;别尔嘉耶夫人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10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旭;论别尔嘉耶夫的末日论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姜辉;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D];吉林大学;2006年
3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谢海长;华兹华斯美学:超越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罗鸣;稼轩词审美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实;试论多媒体教学中的美学现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8 苑坤;试论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怀春;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10 钱正;解读意识形态广告[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别尔嘉耶夫的末日论美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8097.html